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9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9篇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9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9篇

2016-01-23 收藏

第一篇

一、巧妙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好奇心和求胜心较强的心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兴趣。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经验,巧妙设置悬念,营造良好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了三角形面积的知识后,提问学生:如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与底不相等,那么,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一结论还能成立吗?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不同等底和等高的情况下不存在一半或两倍的关系。但如果两者之间的面积与高或者底一定,那么三角形的底或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或高的几倍。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

二、提供说数学的机会,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大胆去做、去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征数学的重要途径。面对抽象的数学逻辑知识,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深、更准确的掌握数学理论与数学概念这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说数学就是在做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强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数学比做数学更加重要,因为说数学是让学生超越生活经验和直观经验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这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刘举出一些数,并且告诉学生像5、7、11这样的数就叫做质数,而像4、9、12、24这些数就叫做合数,然后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大胆的讲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有些学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因数个数是2个的就是质数。也有的学生说:因数包括1和它本身的数就是质数。还有的学生说: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

看到同学们踊跃发言,教师要多给予掌声,不管学生的想法和表述是否正确,都应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互相比较,是否能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完善准确,经过交流讨论最后同学们给出了最后的结论,一致认为最准确的描述是: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数叫做质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归纳出来的概念记忆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为了使学习效果更好,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过程以及体验和心得,做到及时反思总结,在不断尝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问题。

三、总结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方案,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篇

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

1.亲近数学

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2.创设故事情境

讲故事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款模式,故事中构造的童话人物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情节,营造出学生自身就是故事中人物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运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因为嘴馋先后吃掉猴哥八戒沙师弟的西瓜,分别设问题还剩几块西瓜、八戒吃掉几块西瓜等,提问中,老师还可以自己或者找一个扮演八戒的同学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小学生在无限乐趣中轻松学会加减法的简单运算,总的来说,就是学生想听故事,老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继而轻松愉快地在听故事中学到新知识。

3.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稍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活泼烂漫的年纪,多动是通病,在课堂上的专心听课时间必然少之又少,十来分钟想必是不错的表现了。因而,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得小学生对于更会使其转移注意力的数学课堂更加专心一些,从而更易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游戏中接受新知识,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创设游戏情境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游戏规则,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游戏,从而欢快地讨论了解学习内容,老师再做出最后总结,更加巩固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必须明确其意义所在,合理选取情境材料,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包含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如此一来,才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现存问题的频频上演。合理科学地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加轻松高效地获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满活力地发挥才智,真真正正体现出课堂情境教学的实际功能和意义。

第三篇

一、关于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是,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就是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整天研究如何教,不是研究学生如何学。数学学习的各种问题层出必穷,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接受的知识就能明了、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有时并不是同步进行的,想象得很好,表达不一定很好,也就是说运算的好不等于说的就好。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明白计算就可以了,教师一定把时间放在学生的表达上;学生掌握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教师不突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强化训练,训练是可以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里就得不偿失了。有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质上就是感觉枯燥的说理没有意思,学生说理能力是理解问题之后逐渐形成的,学生能解答问题逐渐就能说出道理,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一定边做边说,促进学生的良性循环。不当的教学方法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安排教学过程的一切,教师准备上课需要的一切,学生处于接收器的位置。

例如,讲授应用题时,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介绍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反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就是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比如,讲授应用题时,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面对新的问题想象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要用到的知识。讲授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向学生介绍如何做,两步的和一步的应用题,然后整合它们就可以了。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让课堂真正发挥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关于对策措施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繁,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学生一定适应新时代的形势,学会生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教学的任务,自己的责任,注重传授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理念,既要育人,又要教书,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把自己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上好每一节课。彻底摒弃旧的知识体系,不能为了考试成绩高而教学,不能让学生为老师教学服务,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就发脾气,必须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2、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否决定着教学改革。教师一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师德修养,树立为教育事业贡献一切的理念,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研读新课程理论,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掌握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理解程度,必须从一定的高度来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教师一定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存,走在学生的前列,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树立以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为基础教育尽绵薄之力。

第四篇

一、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于,一些学生认为数学与生活实际相隔较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升学用的,加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于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和公式原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授课的时候列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例,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讲人教版教材小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个教学模块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观察,可在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请同学们通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找到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圆柱或是圆锥的,同时做好记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了以前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通过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最终,说出了很多关于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事例,我观察我妈妈的化妆品纸盒是圆柱形的我观察了我们家的水杯也是圆柱形的我知道圣诞老人的帽子是圆锥形的教师在讲到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就能轻易的理解圆柱和圆锥性质不同的原理了,并且可以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教材中给的数据计算出平方数值。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加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距离,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生活中的数》的时候,采取了分组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首先将全班的学生分为N个个体,一个人代表一个数,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记住自己表示的数字,然后我随机说出一个数,代表那个数字的学生立即站起来,准确率最高的同学获胜。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的准备当中,十几分钟后老师提问,有的同学说:我是3我代表10老师我是40这样富有情趣的数学课堂,能有效的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的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有效的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学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关键的是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科学技能。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探索中,潜移默化的掌握数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当然,构建高校课堂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广大教育人员的共同努力,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绽放光芒。

第五篇

一、师生互动

(一)用生动的事例打动学生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比起枯燥呆板、千篇一律的解答,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但它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陈景润读中学时,他的数学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道闻名世界的数学难题。老师格外强调了难题诞生的背景,这让陈景润记住了那个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数学巨擘哥德巴赫,以及他留下的1+1的谜团。试想如果没有那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背景,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证明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的规律被一语带过,也许数学天才陈景润的创造力还在仰望这颗自然科学皇冠上的宝石。

(二)鼓励学生编题

鼓励学生自己出找规律的题型,可以考察学生对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又能找到学习中的盲点。根据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老师,需要真正的放权。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老师绝不干预。与此同时,鼓励学生互为老师,交换题目来做。每个人熟悉的规律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养成自主编题的习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发散思维

(一)万变不离其宗

找规律侧重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不能找到规律要看学生的思维够不够发散。单纯局限于数字或图形本身的表述肯定不能碰到规律的触角。学生需要在数字、图形里透漏的信息寻找解题的线索。有些信息是为了干扰学生的正常判断,造成复杂的假象。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只要在找到规律的注脚,思考规律可能触及到的方面,自然能够扫除雷区,一马平川。

(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原是精神病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近代心理学上被广泛运用,是形容创造性思维奔发的情景。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上运用头脑风暴,首先需要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把找规律的题型汇总起来。学生自由畅谈解题过程,分享发现规律的心得和技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到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一般性问题分成几个方面剖析。讨论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积极活跃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可以穿插一些智力游戏,如猜谜、脑筋急转弯等。

三、总结

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启发大有裨益。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侧重对找规律题型的训练,有利于在学生心智发展阶段思维、逻辑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课堂情景模拟,师生互动,发散思维等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们相信,这不仅是对找规律题型的教学研究,更是对启迪人类创造力的崭新探索。

第六篇

一、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思维敏捷的学生举手解答,反应比较慢的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根本没来得及仔细思考,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只能附和于思维敏捷的学生,听别人答题,不动脑思索,失去了思维想象的信心,逐渐养成懒惰的习惯,这部分人占学生总数一半之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组织讨论合作,不能见到问题就讨论,瞬间就回答。只有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才能对学习感兴趣,有成功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导入新课的提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注重新课的导入。导入新课结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借题发挥,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圆的认识时,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关于圆同学们都熟悉,你们有哪些问题想问呢?学生立即回答,有的说圆如何画呀?有的说圆的周长和面积如何计算呀?有的说圆有哪些特点呀?有的说圆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呀?这样,借题发挥,让学生提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自主学习的提问。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一定给予正确的指导,不能让学生盲目学习,提出问题要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价值。例如讲授年、月、日时,教师直接说出问题的实质,这节课我们自主学习,然后说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可以吗?学生通过自学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发现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为何一年只有十二个月?有的学生说如何计算一年的天数?为何一年有闰年和平年的划分?有的学生说为何闰年比平年多一天呀?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讲授重点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计算、释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1、领会编书出题者的意图,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小学数学教科书每一知识的讲授都有相关的例题,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授学习例题的方法,学生自学例题,获取知识。例如每道例题教材的讲解不是一步到位,还有一些解答环节,还有一些解题过程,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支红笔,按照解题思路把相关的步骤写出来,例题中原来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原理、定义、法则、概念写出来,让学生弄懂这些问题的实质,根据编写者的意图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学习掌握数学思维想象的过程。

2、学会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前后知识密切相连,几乎每一新知识点都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的,教师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讲授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指导学生运用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

四、自主探究,注重实践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教学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把其中一张沿着任意一条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拼成已学过的图形(长方形),观察、测量、比较,提出问题:剪拼后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吗?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的图形长与宽一样吗?一到学生最后得出结论:S平行四边形=底高。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第七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情境创设缺乏针对性

以为教师在讲认识对称图形时,本来可以选择如圆形、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来引导学生对对称的现象加以了解和认识,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突出新颖选择一些联系不紧密、不容易让学生联想的图形来创设一个情境。这就使得学生不容易明白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而且更容易迷惑。

2、教师课堂控制力变弱

数学常被人们认为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新课改之后,为了迎合新课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精神,一些教师一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和发言,原来沉闷的课堂如今已变得热闹非凡。这种现状就造成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变弱,在课堂教学中容易被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或事件影响教学的进度,进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除了讨论和发言外,还有一些教师常采用物质奖励、不精准评价或者是过多的表扬等行为让学生有非常好的自我感觉,甚至对于一些犯了错误、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的行为,教师也不敢对学生加以批评。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课堂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而应该让学生从内心对数学感受兴趣,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教师对课本钻研程度不够

备课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只有有了充分的课前转变,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发挥地游刃有余,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往往一次备课受用终身,而且教案是在上课之前临时准备的,有时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教案的惯例,许多教师会选择相互之间抄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一个依据,匆忙的准备就使得教学的内容不能够很好的做到具有针对性和规范性,这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针对以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针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掌控能力,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做好二度备课

二度备课是教师在备课中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步骤对原有教案的补充、修改和完善。在二度备课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深入研究,这就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容;课中的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时时得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信息,能够在讲课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讲课的语言、速度、内容和顺序等等;课后的二度备课则是教师对课后的及时反思和评价,从而对整个教案在内容、讲课方式和教案设计上有总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对教案的整体提升。通过二度备课能够让教师做到对教材、教案、讲课内容以及学生有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的了解与把握。

2、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这也要求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研讨和进修班来增加知识的储备,也可以到高校进行进修,只有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地知识,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更应该做到精密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有一个系统的、深入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做好内容的安排和精心设计外,还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新的问题。当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掌握的同新知识相关连的旧知识那么就越能顺利获取新知识,知识的正向迁移就越顺利。

第八篇

一、合作学习的随心所欲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真正理解新理念下良好学习习惯的精神实质。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学常规和学习习惯,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突出思维质疑、认真倾听、标新立异习惯。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真正理解新理念下良好学习习惯的精神实质。

2、让学生亲身感悟良好学习习惯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只说不做,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亲身体验、感悟良好学习习惯是何等的重要,是学生一生学习的需要。

3、把握启发与引导的最佳时机。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正处于激烈搏击的时期,积累的数学经验、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策略杂乱无章,有待于静静的思考,仔细琢磨,融为一体,经过整顿,让学生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教师一定把握启发与引导的最佳时机,否则恰得其反。

二、探究学习时的畅所欲言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实践教学,一般经过是让学生主动探索、进行汇报交流程序,教师一定增加一个回忆活动过程,表达体会的环节,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推导公式教学片段: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哪一种图形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生:是用学过的图形吗?学生纷纷议论,都说用三角形。师:请同学们用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后惊奇看到拼成了平行四边形,计算两个三角形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拼,学生顺理成章得出探究结果,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方式属于探究吗?教材就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有些疑问,为什么老师已开始就就知道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感觉茫然。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拼图并不陌生,以前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学习时已经掌握了拼图操作,探究中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使探究更有意义。对策措施:

1、研读新课标,吃透教材。教师一定注重教材的研究,吃透教材,研读新课程标准,探究教学内容、学习素材和蕴含着的数学思想。必须对教材详细地解读。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推敲教材所蕴含的知识、思想,理解作者真正的编写意图,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

2、掌握学情,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一名学生,掌握学情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学生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问题需要学生讨论?哪些知识学生学习会遇到障碍?需要教师点拨指导?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教学情境创设的多彩多样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思维的发展

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教学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它是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纽带。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情境创设越来越多种多样,花里胡哨,阻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例如讲授《认识人民币》时,多媒体课件播放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物品,问学生:超市摆放了这么多物品,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教师就是想由物品的标价引导认识人民币。没必要让学生欣赏超市里众多的物品。学生看到商品真的会想到人民币吗?对策措施:

1、明确创设教学情境做什么。创设情境时,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分析,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找到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

2、创设有价值的学生需要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一定引起思维碰撞,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尽量不用绚丽多姿的画面,必须突出教师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姿势和数学内在的魅力,最大限度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

3、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不能急于过多的解释与引导,必须提供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领悟能力。

第九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平面和立体几何基础的常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中对图形认识部分,要求小学生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特征有所了解。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进行了解,这一部分的学习基础是让学生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前提下,对长方体和立方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一部分内容难度系数并不高,主要特点是让学生仅仅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进行学习,进而根据记忆来了解和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最后的学习和掌握程度是非常粗略的,而且由于小学生并不真正理解其所学内容,即使当时学会,一段时间之后也是很容易遗忘的。在这个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进行了解这部分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可以这样做,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袋子,在其中装上长方体和立方体等多种物体,让学生摸袋子里的东西并猜测它们的形状。

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小学生们对于物体和图形的认知兴趣大大提高,通过摸这一实际操作,也可以让小学生经历从实物出发,到模型学习的过程,再回到书本上的图形学习,最后到对立方体和长方体以及正方形和长方形概念的对比和掌握,最终实现让小学生们对立方体和长方体形成初步的了解,掌握一定的立体几何知识,为小学生为初高中以及大学的后续学习与探究提供良好的几何基础。在小学数学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的学习过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们通过自我的探索研究,来掌握相关的几何知识,让小学生们在充满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中形成清晰的立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小学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数学专业知识和数学课程教学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要求小学校园要对教师们进行专门和系统的探究式教学培训,使得教师们逐渐领悟和接受这种创新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组织小学教师们开展探究式教学示范课讲授活动,让各位小学教师在互相交流各自探究式教学经验与不足的过程中提高。

(二)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探究式教学便是如此。因此,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顺利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就需要构建切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注意下几点:首先,要明确探究式教学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其次,寻找构建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的最恰当的切入点;最后,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依据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探究式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数学探究式教学情境中,要切实紧密的围绕小学生所要学习和了解的数学知识,从小学生们的年龄、心里和认知水平及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前提,构建起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情境,进而起到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思维,激发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注重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的开展,探究式教学必将是未来小学教学的一个改革方向。各个小学目前也已经认识到这一情况,对于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探究式教学的培训。但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虽然接受了探究式教学的培训,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也有一定的掌握,但却很难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据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探究式教学相关的论文及著作来补充探究式教学相关理论,并且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总结在探究式教学中收获的经验,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合作与学习,有利于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