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3
收藏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导致数学化流失的因素
数学的学科特性主要体现在逻辑推理与理性分析上,侧重使用建模思维将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原理和公式对问题进行推导和求解。要想掌握构建数学模型、运用公式推导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对数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养成数学化思维模式。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专心听课,主动接受数学知识,总是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单纯的生活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生活化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从根本上看,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导致数学化流失。
二、恢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特性的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方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应盲目使用多种教学手法进行教学,而要结合本节课所讲的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盒,并在课堂上用直尺分别测量纸盒的长、宽、高,记录数据后将纸盒完全拆开,观察纸盒展开后有怎样的形状特点,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这个展开图形的面积,最后教师再为学生总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可以体验到数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同时,开展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可以让课堂呈现出数学化特点。
(二)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解释数学原理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但要结合生活问题导入课程知识,还要适当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概念和原理,并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分析理解。例如,在讲《直线、射线和角》时,教师应该先为学生介绍和解释直线、射线和角的概念。教材课本将直线定义为,经过两点,且两头可以无限延伸,没有端点;射线为,从一个端点出发,可以朝某一方向无限延长;角的定义为,以同一点为端点延伸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区间就是角。直线、射线和角这三个概念较为抽象,为了能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三个抽象概念,教师可以使用手电筒的灯光来演示射线和角。在解释直线是时,教师可以把直线比喻为时间,时间就是一条直线,由无数的时点组成,但是时间的首尾没有端点,这是因为过去和未来都是无穷的。通过对概念进行解释,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创设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讲到《简易方程》时,可以将方程的概念简化为拼凑。比如有9个同学一起数240颗豆子,其中有5个同学每人数了24颗,剩下的豆子交给其他4个同学数,平均每人需要数几颗?在创立这个问题的方程时,一定要凑足240这个数字。524=120,120是240的一块组成部分,还需拼凑出另外一块。把另外四位学生要数的豆子设为x颗,4x=另外一块,那么120+4x=240就是这个题目的方程式。
三、结束语
小学教育阶段,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事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最首要的工作应该是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保留最初对数学本身的兴趣。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特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开展数学化教学,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问题,帮助学生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恢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学化特点。
三年级数学《除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期末模拟试卷
三年级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卷(北师大版)
浅论平面向量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检测及
历史上数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及教育思考
三年级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
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
三年级数学《1-测量》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寒假作业
2016年三年级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
高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
新建本科高校离散数学教学评价和建议
2016年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寒假作业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苏教版)
2016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16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浅论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笔算小数加法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科研立项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
浅论高中数学教学技巧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寒假作业201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期末水平检测测试卷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