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2
收藏
思考一:学生预习后教师怎么教
预习后,学生已经知道圆锥的体积公式,有了这个公式,教师如果什么都不讲,学生或许也能照着公式去解决问题。只是学生对公式是怎样推导来的,为什么要乘1/3,不一定理解。出于这样的学情,我把教材的思路变为: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这样三个流程。首先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然后用实验来验证它是怎样推导来的?最后用这个公式解决哪些问题?
思考二:怎样发挥小组合作的价值
合作学习的价值可以体现于同伴间的优劣互助,体现于分工合作带来的高效,也体现于智慧的相互碰撞。本节课的实验研究,需要向学生提出要求:1号拿圆锥,2号倒水,3号观察圆柱,4号记录实验单。在这样的分工下,学生可以比较顺利的完成实验。
思考三: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操作活动更加具有价值。
教师的活动设计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设计活动时要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的模仿操作,充当操作工的角色。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是判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条件。为了有效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用高和底不同情况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操作活动,在汇报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如果没有教师可以唱反调,示范一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学生此时引发争论。通过让学生反思不同的操作结果,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新知,同时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思考四:如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需要教师去培养,去训练。本节课上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看似简单的一个结论,其实其中隐藏着很多学问,由此可以联想到下面的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把圆柱削成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是圆锥体积的2倍。圆锥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圆柱和圆锥等积等底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这么多知识点,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和预设,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去引导,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才会走向深处。
思考五:学生在做本节课的练习时,往往容易发生两个方面的错误
一是在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漏乘1/3,;二是错误的判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为什么学生经历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理解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做题时还是犯错。这仅仅归结于学生身上吗?我想在教研课,或者是同课异构,或者是小型课题的研究时,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2014上海交大附中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高中2014年高一下册数学期末试题练习
2014年高中第二册数学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2014年宁波市八校联考高中第二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高中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4年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年宿迁市高中高一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精选
理科数学试题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2014年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2014年河北省正定高中第二册数学期末试卷
高中第二册数学期末考试卷2014年
苏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及解析
高中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分析练习
高中2014年高一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练习
2014年高中高一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答案试题
2014年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4年高中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解析
2014年高中第二册数学期末测试卷练习
2014年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
高中2014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高中2014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中第二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014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中第二册数学期末考试题分析
高中2014年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答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2014年安徽淮南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4年吉林一中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高中第二册数学期末测试题答案(调研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