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1
收藏
一、 开门见山式地揭示课题显得简洁明确。
本节课老师一开始便交代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比的知识。问学生,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通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议论,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认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 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并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1、 教学例1时,老师首先呈现例1挂图: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利用旧知进行比较: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在用除法对两个数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引出比;继而教学比的读写 ;最后, 对两题都是对果汁和牛奶的杯数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一个是3比2呢?得出一定要说清楚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在比,不可颠倒顺序 。
整个例1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抓住了两个方面:首先根据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学生自己总结出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用分数或除法来表示。今天,我们可以用另一种关系来表示倍数关系,从而过渡出了比。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晰地前提条件下。其次又重点引导学生去认识比,使学生知道比是表示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数学方法。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给出三组比让学生迅速说出比的前项、后项各是什么,又通过对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能不能说成是2比3的讨论,巧妙帮助学生明确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2、 例1后面的试一试教学是老师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洗洁液与水的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解答的。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对后面要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利,对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也很有利。
3、 教学例2时,呈现例2后,让学生先 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继而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接着谈话: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最后问学生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让学生 经历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路程与时间比较的结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速度,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比的知识来表示。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完善对比的认识。在概括比的意义时,特别强调了比表示的只是一种相除的关系,使学生对比的意义的本质有所了解。
4、 在教学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时,老师设计了一张能完全体现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让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让学生能更清晰地明确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使学生沉浸在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的过程中,内驱力被极大地发掘使每个学生都经过自己的数学思考获得了数学知识。
5、 练习设计层次清楚,形式活泼。本节课教师设计了练习有填空题、判断题还有需要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做题时,有独立完成的,也有讨论完成的精美的课件让人赏心悦目。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又是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数学思考能力。
6、 本节课以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结束。让学生用比说出剪刀、石头、布比赛的结果。对于比赛中出现的4比0与本节课所说的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矛盾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所说的这种比与本节课所学的比是有区别的。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所没有学到的知识,解答了学生的疑惑,也是这节课充满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节课给我的总体印象是:
1. 教师能联系生活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学生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师都将比的知识放在具体的、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中进行教学,这样不但降低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的难度,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时不时地提出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相互讨论。教师适时指导、讲解,完善了知识体系,把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在教学中一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知识。从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可以看出: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3小数的性质》导学案习题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认识负数》导学案习题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3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校园绿地面积》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交换律》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9乘法运算律的应用》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1小数的意义》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3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七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班级联欢会》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4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教学习题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导学案习题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2小数的性质》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互联网的普及》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3综合与实践》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1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9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6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8循环小数和商的近似值》教学体会心得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案习题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2图形与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8 折扣 》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5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导学案习题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文字计算题》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