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
收藏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之巧记四则运算
在教学四则运算这一知识时,有一些学生对于运算顺序不够清楚,使用起来不够灵活。针对这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仔细做了课前反思,我觉得应该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四则运算顺序,让学生知道:“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加减或乘除的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如果既含有加减,又含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真正掌握了这一原则才能提高解决四则运算的相关问题。为了切实提高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准确性,我又设计了以下习题:将“120-32÷4×2”加上括号以改变运算顺序,能写出几种?并用文字题形式加以叙述。
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120-32)÷4×2,即120与32的差除以4乘2,积是多少?
120-32÷(4×2),120减去32除以4与2的积,差是多少?
(120-32÷4)×2即120减去32除以4的差乘2,积是多少?
学生通过这种题的训练,学生明确了括号的作用。以及与文字题的互化。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的准确性决定着一个算式的正确与否,意义重大。
如何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是这一单元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后做其它四则运算问题(分数、小数等参与)的基础。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学案1
二次根式导学案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
二次根式的加减导学案4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学案2
二次根式的加减导学案2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导学案
二次根式的乘除导学案1
利用角的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学案2
二次根式导学案2
二次根式的性质导学案1
初三复习题
圆学案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学案1
二次根式的加减导学案3
反比例函数(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案3
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初三数学总复习二《代数式》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学案2
利用角的关系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学案1
比例线段(1)
13、2函数(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案3
二次函数的应用(2)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学案3
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导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