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千克与克的认识》评析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北京版二年...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千克与克的认识》评析

2016-01-14 收藏

千克与克的认识是小学生系统学习质量单位的开始。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的同时,知道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了解用称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学生尽管在购物中对质量问题有所接触,但毕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正是基于这样的对于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把握,精心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与1千克这两个质量观念的建立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体验过程。学生在一系列体验活动中,获得了重要的行为体验和积极的心理体验。

1、在体验中建立概念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的建立,不同于长度单位的建立,不能靠观察得到,而要靠肌肉感觉,靠体验形成。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和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建立概念。比如1克概念的建立:教师从让学生掂一掂1枚2分硬币开始,学生感受到它的质量很轻很轻,就像一片叶子;紧接着让学生看一看,用天平称量的结果,这枚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然后,让学生闭眼再次把1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中,感受1克的质量;此时,教师又告诉学生( ) 粒黄豆、( )粒花生米、( )粒大米的质量就是1克,让学生再次感受1克。当学生对1克的质量有了初步感知以后,教师马上让学生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1克的观念,猜一猜硬币的质量,一小捆2分硬币的质量,推算、感受50枚、100枚、500枚、1000枚硬币的质量,从而把克的认识扩展到几克、几十克、几百克、1000克。尤其巧妙的设计是,随着教师不断地往袋子里投放2分的硬币,学生感受到,袋子里硬币的质量越来越重,1000枚硬币的质量就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既巧妙地引出了新的质量单位1千克,使学生开始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的学习,又十分自然地让学生接受了1000克=1千克这个事实,从而理解了这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回忆这个教学过程,学生是在一系列感受、体验、观察、思考、推理活动中,建立了1克的质量观念,扩展了对克的认识,建立了1克与1千克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好地达成了知识、技能目标。

2、在体验中感受数学在认识克与千克、建立联系、辨析这两个概念的使用时,教师深入学生的生活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有趣的、有用的,深入学生的内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比如:教师拎起一袋橘子,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哪个单位,估一估大约有几千克,数一数有多少个,算一算1千克橘子大约有几个,掂一掂一个橘子大约有多少克。刚刚建立起1克与1千克观念的学生,看到生活中经常见到的1袋子橘子,凭借对克与千克的认识经验,立即选择了千克这个较高级的单位,估出了它的质量,检验了估计的结果。材料的有趣和过程的趣味性,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后就可以利用1千克橘子大约有几个或1个橘子大约有多少克来处理生活中的买水果问题了,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有用。尤其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小明写给爷爷的信这一趣味练习,学生不仅在笑声中辨析、巩固了两个质量单位,还使学习了近40分钟的学生在笑声中得到了放松。

3、在体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情感与态度,还要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比如: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过程,获得了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探

究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学生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本节课,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生不仅有动手实践的行为体验,更有在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的心理体验;不仅有自己的直接体验,更有分享的同学的体验。很好地实现了有效的数学学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