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3
收藏
今天教学了“认识平均分”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已知了一份的情况,将总体进行平均分,要求总共能平均分成几份。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则是一个一步步纵向深入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前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猴妈妈分桃子给她的猴宝宝时遇到了困难,想得到我们班学生的帮助,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都愿意帮助猴妈妈。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奋感和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帮助完猴妈妈分完桃子后我直接提问:“我替猴妈妈感谢我们班的同学,可是其中有些分法可能会使猴宝宝不开心哦,你知道是哪几种分法吗?”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马上把所提出的分法进行分类。接着我追问:“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类呢?”此时,马上又学生回答说:“那一类是有的分得多有的分得少,所以猴宝宝会不开心,会觉得不公平。”另一个同学接着说:“而另一类就不一样了,每份都分得一样多,这样猴宝宝肯定不会不开心了。”通过分桃和把分法进行分类这两个过程,同学们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通过探索,操作,尝试等方法主动建构,而不取决于学习者机械的模仿和记忆。所以,在进行分类后,我马上让同学们分小棒,让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得到平均分的概念,也体会到分得多样化。
在接着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再次感知平均分的 概念,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十(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2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二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试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课堂实录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预案
(最新)2016年初二数学上学期第六单元试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反思
实数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法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1
秋季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题(2015年)
初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六单元试卷15—16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2015-2016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015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第五单元试卷
2015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阶段性复习
2015最新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课)
15年初二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不等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单元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015至2016学年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