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收藏
最新高一数学暑假作业测试题
下面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暑假作业测试题,希望大家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练习和学习,供参考。大家暑期快乐哦。
一、填空题
已知展开式的第4项等于5,则x等于________.解析由T=x4=5得x=-答案-在的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___.答案7
3.在6的二项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________.
解析 在6的展开式中,第r+1项为
Tr+1=C6-rr=C6-rx3-r(-2)r,
当r=1时为含x2的项,其系数是C5(-2)=-.
答案 -
4.已知8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 120,其中实数a是常数,则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C·(-a)4=1 120,解得a=±2,令x=1,得展开式各项系数和为(1-a)8=1或38.
答案 1或38
5.设n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M,二项式系数之和为N,若M-N=240,则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________.
解析 由已知条件4n-2n=240,解得n=4,
Tr+1=C(5x)4-rr=(-1)r54-rCx4-,
令4-=1,得r=2,T3=150x.
答案 150
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70,则a=________.答案±1
7.若(2x+3)=a+a(x+2)+a(x+2)+a(x+2),则a+a+2a+3a=________.答案5
8. (1+x)+(1+x)+(1+x)+…+(1+x)的展开式中,含x项的系数为_______.解析含x项的系数为++…+=++…+==35.答案35
9.设二项式6(a>0)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A,常数项为B.若B=4A,则a的值是________.
解析 对于Tr+1=Cx6-rr=C(-a)rx6-r,
B=C(-a)4,A=C(-a)2.B=4A,a>0,a=2.
答案 2
. 5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则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________.
解析 令x=1,由已知条件1+a=2,则a=1.5=C(2x)5+C(2x)4+C(2x)32+C(2x)2·3+C(2x)4+5
=32x5-80x3+80x-40+10-,则常数项为40.
答案 40二、解答题已知n,
(1)若展开式中第5项,第6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项的系数;
(2)若展开式前三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79,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解 (1)C+C=2C,n2-21n+98=0.n=7或n=14,当n=7时,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T4和T5.
T4的系数为C423=,T5的系数为C324=70,当n=14时,展开式中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是T8.T8的系数为C727=3 432.
(2)C+C+C=79,n2+n-156=0.
n=12或n=-13(舍去).设Tk+1项的系数最大,
12=12(1+4x)12,
9.4≤k≤10.4,
k=10.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T11,
T11=C·2·210·x10=16 896x10.
.在杨辉三角形中,每一行除首末两个数之外,其余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
(1)试用组合数表示这个一般规律;
(2)在数表中试求第n行(含第n行)之前所有数之和;
(3)试探究在杨辉三角形的某一行能否出现三个连续的数,使它们的比是34∶5,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0行 1
第1行 1 1
第2行 1 2 1
第3行 1 3 3 1
第4行 1 4 6 4 1
第5行 1 5 10 10 5 1
第6行 1 6 15 20 15 6 1
解 (1)C=C+C.
(2)1+2+22+…+2n=2n+1-1.
(3)设CC∶C=34∶5,
由=,得=,
即3n-7r+3=0,
由=,得=,
即4n-9r-5=0
解联立方程组得,n=62,r=27,
即CC∶C=34∶5.
13.把所有正整数按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的原则排成如图所示的数表,其中第i行共有2i-1个正整数,设aij(i,jN*)表示位于这个数表中从上往下数第i行,从左往右数第j个数.
(1)求a69的值;
(2)用i,j表示aij;
(3)记An=a11+a22+a33+…+ann(nN*),求证:当n≥4时,An>n2+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 …
(1)解 a69=25+(9-1)=40.
(2)解 数表中前(i-1)行共有1+2+22+…+2i-2=(2i-1-1)个数,则第i行的第一个数是2i-1,
aij=2i-1+j-1.
(3)证明 aij=2i-1+j-1,则ann=2n-1+n-1(nN*),
An=(1+2+22+…+2n-1)+[0+1+2+…+(n-1)]
=2n-1+,
当n≥4时,An=(1+1)n-1+>C+C+C+C-1+=n2+C.
.从函数角度看,组合数C可看成是以r为自变量的函数f(r),其定义域是{r|rN,r≤n}.
(1)证明:f(r)=f(r-1);
(2)利用(1)的结论,证明:当n为偶数时,(a+b)n的展开式中最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证明 (1)f(r)=C=,
又f(r-1)=C=,
f(r-1)=
=.
则f(r)=f(r-1)成立.
(2)设n=2k,
f(r)=f(r-1),f(r-1)>0,
=.
令f(r)≥f(r-1),≥1.
则r≤k+(等号不成立).
r=1,2,…,k时,f(r)>f(r-1)成立.
反之,当r=k+1,k+2,…,2k时,f(r)
以上就是高一数学暑假作业测试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7.1.1三角形的边
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6.1因式分解
第七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新课程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案第7章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介绍
角的度量(第一课时)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在试验中寻找规律
1.3.2有理数减法(1)
用探索性方法解决初一数学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和解法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新课标七年级数学教案(华师大版)
第四节绝对值2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B(北师大版)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节代数式2
第四节绝对值1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说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7.1.1三角形的边
不等式的解法(1)
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A(北师大版)
第七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初中第七册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概念(复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