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8
收藏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乘法;(2)除法;(3)观察物体;(4)千克、克、吨;(5)、周长;(6)年、月、日;(7)可能性;(8)共有五个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两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
1、整十、整百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辨认图形在不同位置上的形状。用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建立它们的质量观念,用不同单位表示的质量的比较。能够用质量作单位进行简单计算和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4、如何进行混合运算。掌握计算的顺序及方法的多样性。
5、理解周长的概念,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6、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运算,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运算,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7、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分时间与时刻,学会根据时刻计算时间。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8、认识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描述。理解可能性有大小,通过实验找到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将所学的推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具体提高措施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用情境活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两班学生都能根据教师给出的情境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投入到探索问题的活动中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的研究问题,获取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多增添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联系到实际,便于对问题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素材。
3.课后练习注重增添以学习内容为主的相关实践练习,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少一些呆板的练习,提高练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比较喜欢做不同科目之间有联系的综合性作业,例如我把数学与科学课相结合,让他们种豆子,了解植物的生长,并做记录,再将每天的记录制作成统计图,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特别高。我为了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让他们从成语词典上收集有关长度单位的成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把握其表示的长度。
4.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与学生家长多沟通交流。
六、学习计划进度表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课时 |
第1周 | 9.1-------9.6 | 乘除法 | 2课时 |
第2周 | 9.7-------9.13 | 乘除法 | 5课时 |
第3周 | 9.14-----9.20 | 观察物体及单元测验 | 5课时 |
第4周 | 9.21-----9.27 | 千克、克、吨 | 6课时 |
第5周 | 9.28-----10.4 | 国庆放假 |
|
第6周 | 10.5-----10.11 | 乘法 | 11课时 |
第7周 | 10.12----10.18 | 乘法 | 5课时 |
第8周 | 10.19----10.25 | 乘法、单元测验 | 5课时 |
第9周 | 10.26----11.1 | 周长 | 6课时 |
第10周 | 11.2------11.8 | 周长、单元测验 | 5课时 |
第11周 | 11.9------11.15 | 除法 | 8课时 |
第12周 | 11.16----11.22 | 除法、单元测验 | 5课时 |
第13周 | 11.23----11.29 | 年、月、日 | 7课时 |
第14周 | 11.30----12.6 | 年、月、日 单元测验 | 5课时 |
第15周 | 12.7----12.13 | 可能性 单元测验 | 5课时 |
第16周 | 12.14---12.20 | 总复习学习 | 4课时 |
第17周 | 12.21---12.27 | 复习1~3单元 | 5课时 |
第18周 | 12.28---09.1.3 | 复习4~6单元 | 5课时 |
第19周 | 1.4-------1.10 | 复习7~8单元 | 5课时 |
第20周 | 1.11------1.17 |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 5课时 |
14.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2)课件ppt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23.1求概率的方法精品课件ppt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23.2概率的简单应用精品课件ppt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19.4相似多边形精品课件ppt
二次函数的图象(三)精品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2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精品课件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19.2黄金分割精品课件ppt
14.3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课件ppt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19.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精品课件ppt
19.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练习课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练习课》精品课件
13.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件ppt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14.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课件ppt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19.2黄金分割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20.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1)精品课件ppt
12.2立方根课件ppt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九年级上21.3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精品课件ppt
20.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2)精品课件ppt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分式的基本性质》课件+教案
2.11科学记数法(2)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19.6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精品课件ppt
19.3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精品课件ppt
14.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1)课件ppt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19.1比例线段精品课件ppt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21.4解直角三角形精品课件ppt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19.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精品课件ppt
13.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课件ppt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11.3分式的乘除法课件ppt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20.4二次函数的性质(1)课件ppt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22.1圆的有关概念精品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