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期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1-2012学期...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2011-...

2011-2012学期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2016-01-08 收藏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但是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较快,能够知道上课的要求,而且基本上能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能够学会学习,能够认真上课。不过,习惯还不够好,好动,爱开小差。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三、本册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四、教学要求: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及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思想。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并认识一些物体的轻重、大小、长短和高矮,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和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具有方位观念,能按一定的方位要求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5能认、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认识符号<、=、>,并了解其含义,能够用符号及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7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8在活动中经历2-10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运算的意义,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9继续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的算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10通过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让学生综合运用认数、计算、认位置等知识。

11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12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13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认识数位,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及观察、分析能力。

14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15从实际情境里理解9、8、7加几的方法,掌握"凑十法",在动手操作中经历探索十几减9、8、7的多种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灵活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