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6
收藏
12月21日,我们参加了首届参加生态科技新城首届“德才杯”小数同课异构暨校际研讨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学校有5所,分别是:泰安学校、三笑小学、杭集中心小学、邗江实验学校和甘泉小学。本次活动围绕两个课题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一个是一年级《8、7加几》,一个是四年级《角的度量》,应该来说这两个课题还是有研究价值的。
上午听了三节一年级上册的《8、7加几》,每个学校的教研团队对课的设计都有所不同,都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了教材的魂,实现双基向四基的转变。这3节课共同点是: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模型。每位教师都创设了孩子喜欢的情境,将9加几的“凑10”经验迁移过来,便于学生类推。2.迁移目标模型,生成计算模型。通过小棒的操作,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在脑子里拆一拆,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数学,调动起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操作中建构模型思想,从而在算理与算法中搭建了桥梁。3.初步抽象,内化模型。学生经历了探索过程,脑子里建立起模型,这样8、7加几的凑10过程学生就悄然于心。也便于学生的思维有新的思路,这样算法多样化就很自然,也能适时进行优化。4.分层练习,巩固算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了学生凑十法的口算过程。
下午听了两节四年级上册的《角的度量》,应该说这个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蛮难的。两节课的教学思路都很清晰,从复习“角”开始,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个已知的角,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引入新的度量单位的需要。能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能给与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尝试量角——教师示范量角——独立量角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方法。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能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明确量角的注意点,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个学校能组织这样的校际联盟教研活动真是不简单,大家在一起上课、评课,进行思维的碰撞,真是“真教研”、“实教研”,我们期待这样的活动能坚持下去。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课时) 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教案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之二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全册教案
教案:二次函数
位似教案
初三数学圆的有关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 教案
图形的相似教案 人教版
教案 二次函数
九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
九下数学第二十八章小结与复习教案
相似三角形全章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
三视图
九下数学第26章小结与复习教案
教案 三视图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人教版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全章)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共七课时)
二次函数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教案
三视图教案
第26章概率全章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
从不同的方向看教案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案
二次函数(2)教案
图形的相似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