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5
收藏
进入高中,随着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的改变,许多同学都感到学好数学很吃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数学成绩,特将六个数学一轮复习应注意的方面整理如下:
1.用心感受数学,欣赏数学,掌握数学思想。有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是用最小的空间集中了最大的理想。
2.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多并且较抽象,学起来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样,解题方法通常就来自概念本身。学习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例如,为什么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与x=f-1(y)却有相同的图象;又如,为什么当f(x-1)=f(1-x)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而y=f(x-1)与y=f(1-x)的图象却关于直线x=1对称,不透彻理解一个图象的对称性与两个图象的对称关系的区别,两者很容易混淆。
3.对数学学习应抱着二个词严谨,创新,所谓严谨,就是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不能一丝马虎,是对就是对,错了就一定要承认,要找原因,要改正,万不可以抱着好像是对的的心态,蒙混过关。至于创新呢,要求就高一点了,要求在你会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你还会不会用另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做题时从不用常规方法,总爱自己创造一些方法以偏方解题,虽然有时候也能让他撞上一些好的方法,但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你首先必须学会用常规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创新,你的创新才有意义,而那些总是片面追求新方法的人,他们的思维有如空中楼阁,必然是昙花一现。当然我们要有创新意识,但是,创新是有条件的,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因此我想劝一下那些基础不牢,而平时总爱用偏方的同学们,该是清醒一下的时候了,千万不要继续钻那可怜的牛角尖啊!
4.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5.多听、多作、多想、多问:此四多乃培养数学能力的要诀,听就是在学,作是练习(作课本上的习题或其它问题),也就是把您所学的,应用到解决问题上。听与作难免会碰到疑难,那就要靠想的功夫去打通它,假如还想不通,解不来就要问问同学、问老师或参考书,务必将疑难解决为止。这就是所谓的学问:既学又问。
6.要有毅力、要有恒心:基本上要有一个认识:数学能力乃是长期努力累积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到的。您可能花一天或一个晚上的功夫把某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第二天考背诵时对答如流而获高分,也有可能花了一两个礼拜的时间拼命学数学,但到头来数学可能还考不好,这时候您可不能气馁,也不必为花掉的时间惋惜,因为种什么因必能得什么果,只要继续努力,持之有恒,最后必能证明您的努力没有白费!
数学一轮复习应注意的方面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数学网预祝广大考生时时有进步。
五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题
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苏科版)
盘点2017高三文科生攻克数学难关的方法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教学计划进度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综合练习
2016年九年级数学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五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卷
三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
专家指点2017年高考数学重要答题技巧
一年级上数学单元试卷第七单元
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综合考练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学期综合卷
名师指导2017年如何系统的复习数学
小学数学上册四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六年级期末上册数学试卷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的通分教学计划进度表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的乘法与除法教学计划进度表
三年级上册期中数学试卷
五年级数学上册综合试卷
2016年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有答案)
2016年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月考试卷(有答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平面向量坐标运算
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测试卷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的约分教学计划进度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6的乘除法》随堂练习题: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