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教学设计详细篇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镜面对称》教学设计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镜面对称...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详细篇

2015-12-31 收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反写的数字、文字、算式卡片,半个图案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片,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用情境,感受镜面对称现象的存在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你们想知道镜子中有哪些数学吗?你们先想一想并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中的数学问题?

【评析】课伊始,趣亦生。一段“倒影”欣赏,再现了生活中“倒影”、“镜子成像”现象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提出“镜子中的数学”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有趣而自然。

二、照镜实践,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师:镜面对称现象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猜测判断”和“演示验证”两个活动来理解并作出归纳。

1.猜测判断

课件出示题目:

(1)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向前或向后)走一步。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举起或放下)双手。

(2)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左手或右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或左手)拿着一支铅笔。

2.演示验证

(1)看课本验证。学生学习课本“做一做”中的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

(2)照镜子验证。

活动要求:对你猜测判断的结论进行验证,可以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数人合作攻关。

汇报演示:通过在讲台上的大镜子前表演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从而验证你的观点,大家作评判,也可提出质疑。

大家看到的演示: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也向前走一步;男孩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男孩也向后退一步,男孩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也举起双手;男孩放下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也放下双手。(板书:前后、上下——不变);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镜子里的女孩变右手拿着一张纸;女孩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变左手拿着一支铅笔。(板书:左右——变)。

3.归纳特征

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评析】“猜想——验证——归纳”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种方法验证镜面对称现象的判断猜想,让学生感知、理解、体验镜面对称现象,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

三、多种练习,拓展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练习1:“镜面对称”课中操。

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边表演边对口令: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们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摸摸耳。生:我们右手摸摸耳。师:我右手拍拍脸。生:我们左手拍拍脸。师:我抬左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右脚踢踢腿。师:我抬右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左脚踢踢腿。师:我的左手侧平举。生:我们右手侧平举、……

练习2:还原“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

学生每人一套卡片,卡片内容如下:

让学生想出还原办法:拿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再照镜子,可以还原出原来的汉字、数字、算式、时间,即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

练习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轴对称与镜面对称有什么区别?

练习4:说一说,看一看。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面对称的现象?

看一看:(观看课件:青印溪十里平流风光)这些溪中的倒影也是镜面对称的现象,由于镜面与物体的位置、角度不同,镜面成像的特征也会有所不一样。我们今天学的镜面对称,镜面与物体的位置、角度是怎样的?

【评析】本环节练习,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通过变式练习、对比练习,做、写、说等多种练习形式,拓展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这样的练习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它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四、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镜面对称,你们学到什么知识?是怎么学会的?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有什么疑问要解答?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3.今天谁学习最认真,进步最大。先小组内评一评,再班上评一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