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收藏
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受学生欢迎的练习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种单调、机械的练习只能逐渐消淡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倦、疲于应付。那怎样使数学练习带给学生“特别”的感觉呢?本人认为,只有让数学练习生动,才能使学生心动。
一、练习的形式,讲求新
1 巧变“包装”,让练习“靓丽”起来。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为了使学生更乐意接受练习,应注意练习形式的“人性化”:如把“改错”说成“请你当医生”或“你来做老师”;把“判断”说成“秉公执法”、“我当包公”……
2 巧编“故事”,让练习“有趣”起来。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需求,用故事来包装练习。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练习中,我编了一些白雪公主烤面包、打扫屋子的故事:“白雪公主为小矮人烤面包,一袋长面包重400克,吃了八分之五,还剩多少克?”“白雪公主为小矮人打扫屋子,扫了屋子的九分之五,还剩15平方米未扫,小矮人的屋子有多大?”……
二、练习的数量,要求精
1 巧改“类型”,让练习“变通”起来。
学生作业练习的量要少而精,要在“精”字上下工夫,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教师应根据每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巩固为主,发展为辅”的作业,力求做到少而精,以少取胜,改变一下题目的类型,设计一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题目。
2 巧用“比较”,让练习“完善”起来。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难点来安排练习,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两方面去考虑,在疑难处、障碍处、易错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少走弯路。
三、练习的内容,力求实
数学吧搜集整理
1 巧借“生活”,让练习“亲切”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息息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理习题。例如在教学完《乘加乘减》后,我结合学校庆祝“元旦”的游园活动情况,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走迷宫,每人每次3元;碰碰车,每人每次10元;海盗船,每人每次9元;动物园,每人每次8元。问:(1)每项玩一次,一共要多少钱?(2)到动物园参观一次,碰碰车、海盗船各玩两次,一共要多少钱?(3)如果学校发给你们20元的游乐券1张,请你设计游玩方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1)、(2)要用的钱,学生想出很多办法,有的设计出数十种方案,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2 巧添“品种”,让练习“丰富”起来。
除书面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口头练习、实践练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后,我曾“借”学生的学号设计了“快速反应练习”:
(1)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请起立并从小到大报数。
(2)学号偶数是质数的同学到前面来排队报数。
(3)学号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同学请到后面排队并报数。
四、练习的呈现,力求活
1 巧设“台阶”,让练习“机动”起来。
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要激发每个学生的练习兴趣,应给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我设计了下面三个层次的练习。
A层(基本题)
(1)说一说,在我们的身边或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2)用各自准备好的小捧摆出—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指出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
B层(发展题)
(1)用三角板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2)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点,找出下面图形未知边的长度。(图略)
C层(提高题)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图略)
(2)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评比。
2 巧汇“群智”,让练习“流动”起来。
学生“吃惯”了教师出的练习题,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如果放手让学生之间相互出题练习,学生就会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平等感。于是,我就在黑板一角专门开辟一个“数学角”,登载学生看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或者自己编写的习题,每天出二、三题,每题注明出题人的姓名,作为附加题请学生做在当天的作业本上。这一形式很讨学生欢心,无论是出题者还是做题者都是兴趣盎然。更可喜的是,班内掀起了一股爱阅读数学课外书和寻找身边的数学的好风气。
总之,要让学生做数学题“情有独钟”,惟有让数学练习“魅力四射”。我们要让数学练习的形式更漂亮,与学生的生活更接近;让数学练习的内容更充实,与学生的心灵更贴近;让数学练习的呈现更多姿,与学生的兴趣更投缘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2角(1)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四(1)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周期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自我检测卷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小结与思考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小结与思考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1丰富的图形世界(2)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自评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自我检测卷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3)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自我检测卷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6)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3余角、补角、对顶角(2)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1丰富的图形世界(1)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1线段、射线、直线(1)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2图形的运动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认识毫升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2)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6.2角(2)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练习二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4)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自我检测卷同步练习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容量和升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小结与思考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3展开与折叠(1)同步练习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5)同步练习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