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还可以指导他们整个人格的发展。
就数学而言,教材中的美学因素俯拾皆是,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等。这些数学图形、数字、数学问题作为美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教师自身也要具备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所谓的审美感知力是指对美的诸要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即要求对色彩、形状、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图文转变为鲜明可知的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结构、意境、风格的美,让美像春风细雨渗入学生心田,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所谓的审美鉴赏力是指能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指向挖掘数学知识的审美情感,缩短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沟通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审美判断力,强化积极的审美刺激,从而将审美活动推向高潮。
审美创造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还原性创造,即借助想象还原美的图形、式子、问题等;二是全新性创造,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成果迁移,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美。
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审美能力的深化与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能光用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感知、鉴赏来代替学生的领悟和体会。教师应舍去死板的记忆,激发学生的主动想象;舍去频频的说教,以吸引人、鼓舞人、使人心悦诚服的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精心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用理性、悟性和高技巧去勾勒学校教育的言语美、自然美。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应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点而不是给出真理的人。课堂教学应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整个课堂审美活动中的促进者,要用富有思辨色彩的问题开启学生思维活动的闸门,以小组讨论、组间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他们思考,并根据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2013年中考冲刺复习整理错题集适度训练
中考复习 紧跟老师是关键
将数学课堂搬入生活
名师在线:中考冲刺的七个关键指导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
2013年中考数学超常发挥的五个技巧
状元心得:备战2013年中考三十条实战经验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数学文化与素质教育
心理专家为考生减压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有事
“以学为主、思用结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开发非智力因素 实施愉快教学
怎样备好一节初中数学课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3年中考冲刺复习梳理考点掌握知识体系
从初中数学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上初二了如何帮助孩子学好数学?
确立新理念,正视新课程
中考考试超常发挥的十大技巧
淡化中考冲刺做好缓冲 考生要学会排解压力
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认识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应用策略
备战中考!合理利用时间 多总结多归纳
寓美育于数学教学中
数学学习的特征与一般过程
渗透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方法 走出题海误区
借用数学思维,管制虚拟世界
浅谈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
中考备考:帮孩子减压须注意方法
初一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很重要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