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反思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突出实践性,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突出发展性,注重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化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变“看他人玩”为“自己玩”,先集体游玩,再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分组游玩,最后,还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组竞赛,学生成了游玩的主角,并在玩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堂课,学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参与热情,师生、生生、群体间都在互动,学生玩了,乐了,也学了。
(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因此,这节课,我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如在突破找中间问题这个难点时,我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可能会遇到的数学问题,小组讨论应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巩固新知时,让三个人数不同的游玩项目小组分别根据已有信息,探索并解决自己组的购票问题;在活动拓展时,又让学生组内合作交流,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两步计算的乘除法问题。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并帮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合作性学习的经验与技巧。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最出彩的地方是在巩固新知时,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随机组合成三个游玩小组,并小组合作,解决自己组的购票问题。因各组人数不一定都恰好能被每次游玩人数整除,于是各组就出现了人数或多或少的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了余数问题、移多补少、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函数2
高三数学研讨会解题思路资料1
2010届高三数学反函数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值域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函数1
2010届高三数学反证法
2010届高三数学事件的独立性及其二项分布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的最值
2010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8
2010届高三数学圆的方程
2010届高三数学平面共线向量的应用
2010届高三数学二项式定理
2010届高三数学抛物线
2010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4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单调性2
2010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5
2010届高三数学基本算法语句
2010届高三数学命题的四种形式
2010届高三数学同角关系及诱导公式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解析式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2010届高三数学双曲线
高三数学直线和圆
2010届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的概念
2010届高三数学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2010届高三数学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
2010届高三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010届高三数学不等式
2010届高三数学推理与证明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