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收藏
19.想 定 律
[定律]是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数学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结论叫做定律。
例1 “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 )b。
a=987654321×123456789,
b=987654322×123456788。
由“分配律”想:
a=987654321×123456788+987654321,
b=987654321×123456788+123456788。
因为 987654321>123456788,
所以 a>b。
由“两数的和一定时,两数的差越小积越大,相等时积最大”想:
因为 987654321+123456789=987654322+123456788,
而 987654321—123456789<987654322—123456788,前差比后差小2。
知 a>b。
例2 下图的30个格子中各有一个数,最上面一横行和最左边一竖列的数已经填好,其余每个格子中的数等于最上面一横行它所对应的数与第一竖列它所对应的数之和(例如a=14+17=31),这30个数总和是( )。
最上面一横行除10以外,是从11起到19的五个连续奇数,其和为15×5=75。而第二横行的五个空格是12+11,12+13,12+15,12+17,12+19。用加法结合律计算
(11+13+15+17+19)+12×6。
同理可知第三横行是11+13+15+17+19+14×6=75+14×6。五行的和为
75×5+6×(12+14+16+18)=735,
所求是 10+735=745。
20.发现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它也叫法则。
例1 看规律填数:2,4,8,____,____,____,____。
一般学生常填作16,32,64,128。
这类问题涉及到数列知识——根据所给数列的前n项写出以后各项。21,22,23,…通项公式是2n,由此得上解。
若作另一种分析:
1×0+2,2×1+2,3×2+2,…通项公式是n(n—1)+2。即
2,4,8,14,22,32,44,…
此题只有写成:
(l)2,4,8,…,2n,…;
(2)2,4,8,…,n(n—1)+2,…。
或者(1)2,4,8,16,…;
(2)2,4,8,14,…。
才是确定的数列。要有唯一解,宜将原题改为:
(1)2,4,8,16,____,_____,_____;
(2)2,4,8,14,______,_____,_____。
例2 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自然数一定大于原分数。是否正确( )。
命题正确。
深化数学美的探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探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2015中考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数学家陈省身的趣味故事
掌握记忆技巧,确保记忆效果
2015中考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步骤
2015中考数学成绩提升要重视七点
2015中考数学高分秘诀:应考“四步走”
学了这么多年数学,有些问题却仍不明白
培养反思习惯 提高数学能力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心得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学习数学有哪些高效优质的方法?
三种优质高效的思考习惯
从《周髀算经》看古代数学水平
细数那些历史上的数学诗
数学公式推演完美甜甜圈的奥秘
中国古老的数学文明
黄金分割0.618的来历
2015中考数学如何审题才不易失分
数学家柯克曼提出的女生问题
数学的起源:结绳记数和土地丈量
初中数学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2015中考数学复习:总结反思做好最后“会诊”
谈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5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复习重在把握要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