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收藏
19.想 定 律
[定律]是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数学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结论叫做定律。
例1 “从小爱数学”邀请赛试题:比较下面两个积的大小a( )b。
a=987654321×123456789,
b=987654322×123456788。
由“分配律”想:
a=987654321×123456788+987654321,
b=987654321×123456788+123456788。
因为 987654321>123456788,
所以 a>b。
由“两数的和一定时,两数的差越小积越大,相等时积最大”想:
因为 987654321+123456789=987654322+123456788,
而 987654321—123456789<987654322—123456788,前差比后差小2。
知 a>b。
例2 下图的30个格子中各有一个数,最上面一横行和最左边一竖列的数已经填好,其余每个格子中的数等于最上面一横行它所对应的数与第一竖列它所对应的数之和(例如a=14+17=31),这30个数总和是( )。
最上面一横行除10以外,是从11起到19的五个连续奇数,其和为15×5=75。而第二横行的五个空格是12+11,12+13,12+15,12+17,12+19。用加法结合律计算
(11+13+15+17+19)+12×6。
同理可知第三横行是11+13+15+17+19+14×6=75+14×6。五行的和为
75×5+6×(12+14+16+18)=735,
所求是 10+735=745。
20.发现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它也叫法则。
例1 看规律填数:2,4,8,____,____,____,____。
一般学生常填作16,32,64,128。
这类问题涉及到数列知识——根据所给数列的前n项写出以后各项。21,22,23,…通项公式是2n,由此得上解。
若作另一种分析:
1×0+2,2×1+2,3×2+2,…通项公式是n(n—1)+2。即
2,4,8,14,22,32,44,…
此题只有写成:
(l)2,4,8,…,2n,…;
(2)2,4,8,…,n(n—1)+2,…。
或者(1)2,4,8,16,…;
(2)2,4,8,14,…。
才是确定的数列。要有唯一解,宜将原题改为:
(1)2,4,8,16,____,_____,_____;
(2)2,4,8,14,______,_____,_____。
例2 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自然数一定大于原分数。是否正确( )。
命题正确。
高一数学下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高一数学期末试卷试卷
高一文科数学下期期中考试
高一数学圆的方程试题2
高一数学下第一章章节测试题
高一数学下册竞赛卷
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三阶段测试卷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高一下数学测试卷3
平面基本性质及直线和平面平行周末总结卷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测试
高一数学直线方程试卷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综合试题
高一数学下册3月月考试卷
高一数学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试题
高一数学直线方程试题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高一下学期数学第一次周练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一下数学测试卷
高一数学算法初步测试卷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测试
高一数学数列复习试题2
高一数学算法与统计训练题
三角函数与向量的基本概念及综合应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