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9
收藏
近年来,在高考命题中,很明显地朝着对知识网络交汇点、数学思想方法及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的方向发展,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这里既包含对基础知识的整理,也包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下面查字典高中数学网就为大家总结了一些高考数学复习方法:
1.要及时对做错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尽快订正。
有些学生在做错题目后,往往会自我安慰,将错题原因归结为粗心,这或许有一些因素在里面,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题目做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讨论有关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时,许多学生漏掉了q=1这种情况,这实际上是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不熟练所造成的,假如能真正掌握此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其特点,在做题时,是不会轻易漏解的。又如:方程ɑx2+2x+1=0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许多学生会漏掉a=0这种情况。发生这类错误,其实是对题目中到底是几次方程还没彻底搞清楚,先入为主将它看成是一元二次方程所致,这不是单纯的粗心问题,而是概念的模糊。像这些错误,如不经过仔细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后还会犯同样错误。对做错题目的及时反馈,是复习中的重要一环,应引起广大考生的普遍重视。
2.对相同知识点、相同题型考题的整理,也是复习中的重点。
许多知识点,在各类试卷中均有出现,通过复习,整理出它们共同方法,减少以后碰到相同题型时的思考时间。如:设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函数,且 f(x+2)[1-f(x)]=1+f(x),又f(2)=2+2姨,则f(2006)=________,在此类题目中,要求的数与已知相差太大,要求出结论,必定有周期性在里面,因此先应从求周期入手。又如:设不等式2x-1>m(x2-1)对满足∣m∣≤2的一切实数m的取值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此类题中,给出了字母m的取值范围,若将整个式子化为关于m的一次式f(m),则由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在定义区间内的单调性,可通过端点值恒大于0,求得x的取值范围。考生们在复习中,如能对这些相同题型的题目进行整理,相信一定能提高应试时的准确性。
3.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整理。
近年来,上海市高考中明确指出知识考查的同时要考数学思想方法,这其中主要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等思想方法。如200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理科卷)第16题,就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平时在复习中,如果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应试能力,还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对能力型问题的整理。
近几年高考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根本性的变化,即涌现了大量的考查能力的题目,新题型也不断出现。在题目的设计上有意识的控制运算量,加大了思维量,并进一步加大了数学应用问题的考查力度,同时加大了对数学知识更新和数学理论形成过程的考查,以及对探究性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些已成为考试命题的方向。如:上海市2006年春季高考最后一题,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渗透进考试题目中,为高考命题开拓了新的空间。考生们在复习时,适当研究一下这些新问题,找到其中规律,做到心中有底。
2015年小学数学毕业模拟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调研试题(答案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科期末测试卷
2015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试卷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模拟试卷湘教版)
2015小升初数学摸底调研试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数与代数期末复习调研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试卷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下期期末数学模拟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班综合测试卷
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综合试卷苏教版
2015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毕业测试卷(新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调研考试卷(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提高卷)
新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毕业综合试卷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模拟试题(北师大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期末测试题
2015小学六年级数学模拟试题(苏教版)
小学毕业数学学业考试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综合试卷
小学数学六年级复习题数与代数练习
小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数学模拟检测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素质测试试卷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期末摸底试卷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调研试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升学模拟考试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