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3
收藏
长期参加高考数学阅卷工作,感触颇深。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个考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对你数学成绩的影响也许是几分、十几分、甚至更多。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以下四方面对考生解答高考数学题应有帮助。
一 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二“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1/3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再如去年理17题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三 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如去年第21题应用题,此题列出分段函数解析式并不难,但是相当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二次函数甚至一次函数都算错,尽管后继部分解题思路正确又花时间去算,也几乎得不到分,这与考生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四 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如去年理19题就比理20、理21要难,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京教版数学七下7.5《整式的除法》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八上14.1《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ppt课件
2015春北京课改版七下4.1《不等式》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10.3《数据的表示》ppt课件之一
京教版数学七下5.1《不等式》ppt课件
2015春北京课改版七下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1
2015春北京课改版七下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2
京教版数学七下6.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10.7《众数》ppt课件
2015春北京课改版七下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ppt课件1
京教版数学七下6.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2015春北京课改版七下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3
京教版数学七下《不等式》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7.1《整式的加减法》ppt课件之一
北京课改版八上13.8《基本作图》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10.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ppt课件之一
京教版数学七下10.5《平均数》ppt课件之一
2015春北京课改版七下5.1《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ppt课件1
京教版数学七下10.8《中位数》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10.6《用科学计数器求平均数》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不等式的解集》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5.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八上13.1《三角形》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10.1《总体与样本》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八上12.2《立方根》ppt课件
京教版数学七下10.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八上14.3《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