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7
收藏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参与数学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广角的单元内容,编排了最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考虑到排列与组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等比赛中场次的设定、密码的排列数,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这类编号都要用到排列与组合。同时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还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等方法,初步渗透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而达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
(一)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
1.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并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过程。
2.注重以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为基本形式,呈现活动中展开的操作、观察、思考与交流,呈现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知识,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二)在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证明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地进行数学表达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1.在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读懂例题和练习中的题意,经历分析、探究、比较的过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在练习二十四的习题中,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在尝试中研究交流,同伴互助,积极地与他人交流。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组合的内涵。在例2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对两种方法进行观察、比较、交流,让学生初步理解排列、组合的区别。通过例1和例2的比较,使学生明确一种情况与顺序无关,一种情况与顺序有关的数学方法。
3.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应处理好学生动手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如,可以通过写一写,画一画,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感受他人的思考,明晰排列、组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如何学会有序、全面的思考方式。
(三)教材选用学生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组成两位数、求和、涂色)、生活中常遇到的简单问题(握手问题、付钱问题、照相问题、送书问题、搭配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精心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教师要把握教学要求,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罗列、连线、列表等方式,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单元属于学生思维内容,教学时不超过教材要求水平,不作拔高练习。
数学脑筋急转弯:谁亏了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手指受伤
数学脑筋急转弯:夜黑风高的晚上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数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过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卖玩具
数学脑筋急转弯:汤姆过生日
数学脑筋急转弯:放大镜
数学脑筋急转弯:富豪的东西
数学脑筋急转弯:猫吃老鼠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数学脑筋急转弯:棒球比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砸玻璃
数学脑筋急转弯:洪水淹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孩子吃饼
数学脑筋急转弯:超人俯地挺身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