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二上:《100以内的加...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二上:《1...

二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

2015-12-07 收藏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从具体编排来说,本单元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三个小结: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将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编排顺序是:先从现实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突出学习计算的价值;接着通过直观是学生的操作活动探讨、理解计算的算理,明确计算的方法;再来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二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通过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用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会连贯思考,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是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生的活泼地学习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如:在加、减法的教学中,安排了用小棒、图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活动,借助操作探索加、减法的算理和笔算方法。

四是选取学生熟悉、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参观博物馆、北京奥运会金牌榜、运南瓜、卫生评比、乘坐公交、美术兴趣小组等,这些熟悉的生活、有趣的童话和喜欢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包含3个例题。例1提供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知识,这个内容学生一年级就已经会口算了。在这里出现,目的有二:一是复习口算加法的计算方法,为理解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做好准备;二是口算也可写成竖式,即用笔算,从而引出笔算。例2仍然以主题图中的内容为背景,从解决问题中引出加法算式35+32,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教学,结合小棒图有序地体现了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列竖式时要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适当强调从个位加起。例3仍然以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为背景图,解决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同时解决35+37的列竖式计算。这一例题着重要解决的是: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需要让学生通过小棒的操作,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只是两位数的加法,不存在连续进位的情况,只要解决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问题,难点也就突破了。

两位数减两位数也包含3个例题。在教学减法计算之前,教材安排了一幅背景奥运会金牌榜的情境图,图中不仅呈现了学生正在看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的场景,而且给出了前5名的代表团获得金牌数的统计表。情境图一方面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为后面教学不退位和退位减法的例题提供实际背景,将枯燥的数据赋予振奋人心的实际意义。由于学生有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例1直接通过直观图配合笔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及算法。教材特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其目的是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要从个位减起。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基础上的,因此例2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知识和经验,将它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获得100以内减法的整体认识。小精灵问: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这是解决退位减的关键问题。例3呈现的计算目的主要体现在:当被减数的个位为0,个位又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4主要教学用加、减法计算解决包含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两种问题其实是同一类问题,后者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差;前者是知道一个数,并知道另一个数比它多(少)几,求另一个数。教材创设了卫生评比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统计知识和计算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第(1)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在编排上继续体现了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反思与回顾。重点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用画图的策略直观地分析问题、理解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时需注意三点:一是各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多少关系;二是采用简明的图示方法;三是把知道的先画出来,然后再标注问题。第(2)题还是以二年级卫生评比的情境引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减法计算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教材在本例题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灵活运用画图的策略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照第(1)题的方法画,并形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这一例题的两个问题本质上是同一类问题,只是两个数的相差关系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是问题本质的变化。教学中要进行一定的对比练习,特别是通过画图策略的对比,明确数量关系的变化,沟通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安排了4个例题。 例1、例2是分别以摘南瓜和运南瓜的事件为背景安排的内容,这样编排既可以突出连加、连减事件在生活中的运用,又有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已经学过,这里着重教学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简便方法有两种:一是将第一竖式的得数作第二个竖式的第一个加数,这是同学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二是将三个加数同时加,让学生观察计算时有没有更简便的,建议学生用到凑十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说理由,优化计算方法。有了例1的学习经验,在教学例2时,让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一般写法与第一种简便计算(第二种简便计算方法一次减难度较大,因为可能出现个位连续两次向十位退1的情况,很不方便,与设置笔算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教材没有出现),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小天使的发言还应使学生明确连加、连减计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计算方法,能口算的要尽量口算。同时明白同一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如:844026还可以写成84(40+26),这样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解题的思路,还可以渗透加减混合算式的列式计算。

例3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下、上车的减增变化情况为背景引出加减混合计算(不含括号的),因为学生一般有都乘车的亲身经历,很容易理解。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运算顺序相同,学生通过类推很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例4是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当口算有困难时只能分步写两个竖式计算。为了强调这点,教材完整地呈现了第一个竖式,让学生补充完成第二个竖式,并通过小精灵引导学生思考竖式是否有简便写法。

例5是教学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连贯地思考问题,教材以美术兴趣小组为背景,一次提出了两个具有连续性的问题(简称连续两问的问题)。连续的两个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学生还不习惯于连贯地思考,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在审题时要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两个问题,分别是哪两个问题。解答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已知的条件、还缺少的条件及到哪里去找等,引导学生将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联系起来连贯地进行思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教学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会分析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