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2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1(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2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1(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2015-12-04 收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 儿童英语

下午2时 六一剧场

下午4时 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 七巧板

晚上6时30分 大风车

晚上7时 新闻联播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 起床

7:007:30 吃早饭

7:308:00 做家务

8:009:00 做作业

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 吃中饭

11:2011:40 饭后休息

11:4012:40 午睡

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 游泳馆游泳

14:3015:20 看电视

┈┈

2、 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 整时

2)几时几分 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 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 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16-14 = 2 口答:播放了2小时。

想: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过20分是15时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课前思考: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教材所说的经过时间主要是指以下几种情形:1小时以内的经过时间,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从整时起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至于其他稍复杂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暂不涉及。本课在探索计算方法时,要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让学生经理在线段图上表示起始时间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看着线段图计算经过时间等相互关联的环节,并引导他们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体会不同思考方法的特点,学会合理地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内容,尤其是当不是整点开始又不是整点结束的时候学生很难通过计算来得出结论,若画线段图学生也感觉比较困难。在课前我总是在想,用什么方法学生能更好的解决本课的内容,就用我的方法学生会不会不接受?我想先听听学生的想法。本课的时间过程分成两个类型,一是时分能直接相减一类的如14:00-16:00,8:10-8:40,二是如18:30-19:00这一类的,学生大部分用分段的方法思考,效果还不错,学生学习起来也能发现一定的规律,找到解题技巧。

课后反思:

根据以往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计算经过的时间。学生在计算整时到整时的时间时还可以,但到了计算几十分的时候就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有时候是心里知道,但一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分成三个层次来上,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计算的方法中,有些学生的方法不够规范。在此,根据学生自己计算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总结了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这种方法虽然有些麻烦,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正确率较高。当然,学生在计算经过的时间中,根据特殊的题目有自己另外的方法,(以14:3015:20为例):(1)14:20到15:20是1小时,1小时再减去从14:20到14:30中多算的10分钟,结果是50分钟。实际上这种想法和我的想法是类似,相信很多成人都会这样算。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课后反思:

本部教学简单的时间计算,其中对于整时到整时的计算学生基本能掌握,关键是本课的难点就是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的时间,学生很难掌握,比较灵活,思路要求比较清晰。所以本课还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可是学生不大领情,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画线段图似乎没有给他多大的帮助,反而增加了他的负担。不过在计算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还是可以发现许多独特的计算方法,这同时也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一个寻找适合自己计算方法的机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