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周长含义的体会并形成表象,提高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巩固对图形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彩带、小黑板
学具:3厘米、5厘米长的小棒,一个信封(内装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印有表格和小方格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指一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学生上黑板指)
指出: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线段长度的总和叫周长。
教师叙述:我沿着这个长方形的边围了一条彩带,(取下拉直)你知道彩带的长度和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吗?
二、摆一摆。
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摆一摆。请大家听清要求。
1、明确要求。
(1 1)从信封中取出4根3厘米长的小棒和4根5厘米长的小棒,你能选几根小棒来摆正方形和长方形吗?
(2 2)大家动手摆好后,再把你的摆法填在表格一中,并且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乘加、乘减》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片段及反思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学反思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猫钓鱼》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乘加、乘减》同步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4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相关资料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妈妈的小帮手》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相关资料
青岛版(五年制)一上《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上《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玩具》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玩具》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材分析及建议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课后反思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同步练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玩具》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玩具》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一上《走进花果山》同步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七巧板》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一上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学实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