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交流给予哪些指导与帮助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课程改革交流给予哪些指...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课程改革交...

课程改革交流给予哪些指导与帮助

2015-12-04 收藏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我的着变化。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我不到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一、 教师要更新课堂,表现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学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的人物。

二、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1、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并配合小组竞赛,吸引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很快投入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分层提问,努力让每一位学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课堂小结让学生不仅参与学,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与一身等等。从各方面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课堂参与率。

(1)引导学生独立探究为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预留发展的空间。

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已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要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如《圆锥侧面积》一课,我设计了由学生先预习,然后试着针对圆锥侧面积的推导方法提出疑惑的问题一环节。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为什么要把扇形面积公式中的弧长用2R表示能否把它转化成其他图形推导它的侧面积公式?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完全有能力从自已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而教师应该做的则是恰当地引导,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地去探索、解决问题。因此,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理解力强的同学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让学生自已通过理解图形,从而推导出扇形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看到自已的推导结论竟然和数学家发现的规律相同,他们激动,他们高兴,这种情绪鼓舞着他们每一节课都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了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创新并深感成功的喜悦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奥秘兴趣和学习欲望。可见,适时引导学生独立的主动的探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2)引入同伴合作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不仅需要独立探索,还要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已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实现学习互补,同时也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如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因没有去过银行,对利息、利率等相关概念不理解。便首先开展了学生独立探索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课下不同形式的调查,写出了各式各样的调查报告后,又利用课上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在组内和同伴交流调查情况,在交流中不仅了解储蓄的意义和储蓄的多种方式,以及怎样选择存储的方法最合理,即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并且在组长的带领下,研究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寻找到了利率问题的等量关系。最后出示了例题,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较复杂的利率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交流,不仅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同时发表自已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的情绪表现

课堂情绪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交织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学生一种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潜意识的显现,属于感情的东西。学生的课堂情绪受到学生内外部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学生课堂情绪的外部因素是多方面的,二要让学生能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配合教师调控自已学习的消极心理。三要让学生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四要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转变态度都与思维有关,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所以教学中应让师生思维得到暴露,信息得到交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将数学教学作为思维过程来进行。一对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要引发大多数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而不是很困惑的表情;二是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且提出的问题与见解要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三是让学生把经过猜想、探索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思维素材,去努力探索,再去进行新的思维。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评价,师生之间要体现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还要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和其他媒体之间的有效交流。课堂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即能构建师生、生生和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立体结构;课堂上要有良好、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经验,而且还要使学生树立数学意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培养良好的个性,尤其是克服学习数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学生上进心理的萌生,促进上进心理的的发展,重视学生最佳心态的养成。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可以这样说,教育是把学的东西忘了后剩下的东西。要热爱学生,尽可能的了解学生,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创造去学习。教学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部分。传统的蜡烛理论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课堂应是师生双方实现自已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