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上课走思现象。尽管我们不断提醒,但是仍是治标不治本。其实,我们也知道,学生能聚精会神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几十分钟那么长。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满堂都在讲,学生自己根本不动脑,也不动手,只是被动的在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减弱听课效果一些重点难点也就这样混过去了。能否面对现实缩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呢?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过程。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做课本上的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对学生做的习题进行评判个别不会的也由老师个别指导。
在一堂课的内容之中,有一部分学生自学就能学会,另一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也能够解决,只有剩下的一部分难点才是我们讲解的重点。对于我们来说,只要学生的自学活动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自学目标,然后在讲解一下难点就可以了。这样,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因为有检查的督促作用,而且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不容易走思而老师讲解的时间缩短了,需要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也缩短了学生也能聚精会神的去把握重点难点了。自学完后还有相应的检查和辅导。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顺利完成了。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下边昏昏欲睡的效果与其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实行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是就削弱了老师作用呢?实则不然。在我们的满堂灌只要我们备好教材然后把我们能想到的想周全就可以了,然后在上课的时间都抛给学生就可以了。在备学生方面有所欠缺。至于学生能够接受多少就很难顾及了。而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必须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学能力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后对教材深层挖掘,准确把握。把教材吃透达到一个高屋建瓴的高度,才能对他们提出适当的自学目标,才能对他们给于适当的指导。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做好。老师要做好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转变。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第2单元《比例尺》ppt课件(1)
六年级下册《圆柱圆椎整理和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北师大版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北师大版)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第1单元《圆锥的体积》ppt课件(1)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第1单元《圆锥的体积》ppt课件(2)
北师大版六下岷山小学《面的旋转》PPT课件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第1单元《圆柱的体积》ppt课件(1)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绘制校园平面图》课件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2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开放应用题》(北师大版)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缩》(北师大版)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比例尺(北师大版)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第2单元《图形的缩放》ppt课件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画一画》ppt课件4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北师大版)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面的旋转》ppt课件1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解决问题-百分率》
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北师大版)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北师大版)
新课标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面的旋转》ppt课件2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第1单元《圆柱的表面积》ppt课件(1)
立体图形的认识复习课件北师大版六年级下
2015春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画一画》ppt课件3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的变换》2
六年级下册《利息》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意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