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使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门学科,同时对于同学们如何学好数学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在我把其中的一点写出来供同学们参考。学好数学需要做到 三个要。
一、上课前要预习即将学习的新知。
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帮助你成功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现在大多数学生学习是被动接受式学习,即课前不翻课本,不了解新知点滴,凭课上有限的时间听老师讲解来达到完全理解和掌握新数学知识,其效果不可能十分理想。这样做不仅其知识内涵难以切入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其知识外延也难以拓展到应有的广度。所以我们最好都要在课前进行必要的新知预习。
预习新知时,可先通读课堂主题全部,再仔细研究内容例题,争取达到弄懂例题反映的知识类型、知识类型需要的基础知识,例题体现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解题规律;如果搞不懂,就要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有条件的话,请教他人把问题解决;或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在积极参与老师教学引导的课堂学习、理解活动中使问题得以解决。而对于在预习中已经明白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切入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看谁的切入更巧妙、理解更到位,以便在以后的预习中进行适当的调节。
二、上课时要主动、灵活的思考问题。
主动思考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透彻理解,而且能够沟通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也能为继续深入的学习创立良好的基础。主动思考就是在明确条件问题的前提下不仅思考主要问题,也思考与之相关联的相邻问题。灵活思考就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时,不是只想到一种方法;而是积极地寻求另外的方法,甚至把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所有方法都想到,然后从中选取最为简捷的方法解决问题。经过长期这样的锻炼,你就形成了敏捷的思考速度和较强的思维组织应变能力,你也就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学习行程相遇问题:已知甲车是乙车速度的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本题是速度以分数形式出现的行程相遇问题。求总路程的通常的解题思路是:先明确相遇时乙比甲多行多少千米(3+3),再计算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中间问题),然后两者(依据数量关系:已知量对应分率)相除。求中间问题,根据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计算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总路程的几分之几,先要求出速度差与相遇时间;乙的速度是1,速度差=1 ;再把总路程看作1,根据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1(1+ ),然后两者(速度差相遇时间)相乘。综合式:(3+3){(1 )〔1(1+ )〕}=66(千米)。平时主动思考的同学理清这样的解题思路是不难做到的。
灵活思考的学生可能不满足于这种解法。他们会在明确这种方法的基础上,探求其他更为简捷的方法。他们会很快地开动脑筋,在充分展开思考问题的视野时联想到:乙比甲速度快,相遇时,乙超过中点3千米,甲不到中点3千米,乙比甲实际多行32=6千米,同时出发,想向而行,甲与乙的速度是6:5,则相同的时间内甲与乙的行程也是6:5,乙比甲多行的6千米就占总路程的 ,这样分析,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就简便多了。列式:32 =66(千米)。平时坚持主动、灵活地思考问题,不仅节省了做题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主动思考是灵活思考的基础,灵活思考是主动思考的发展结果。同学们平时要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灵活的思考能力不是一侃而僦的,是要经过长期锻炼才能形成的。
三是课后要反思总结。
课后反思总结实际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复习。通过课后反思总结,不仅回顾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够将学过的知识纵成串、横成线,织成网络连一片。
怎样反思总结呢?一个章节的新知学过之后,我们可以合上课本,用自己的思路把学过的内容在脑子里按顺序细细地过滤一遍:本章有几节?每节是什么内容?每个内容分哪几部分?每一部分的知识重点有几个?概念有哪些?规律要点是什么?哪个地方易出错、什么地方出过错?出错原因是啥?答题时需要注意什么?每一方面都分析整理出来,并且看是否都理解清楚。也可以把学过的数学知识按照:章节主题(树干)、内容重点(枝条)、概念要点、方法规律(树叶)、容易出错需要注意的问题(花、果)的层次整理成形象的知识树,贴到你经常可以看到的墙上。一有时间就从树根复习到树叶。如果做到了这样的反思总结,并且学完一个章节也能及时地再复习前面整理复习过的每一个章节,可以说你已经系统的掌握了学过的数学知识。既然你已经系统的掌握了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又挖掘了知识的内涵、拓展了知识的外延,还养成了主动、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你也就能够有把握地预测你未来的理想数学成绩啦。
看了以上文章,你对学好数学有信心了吗?相信自己吧,做到了三个要,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
2013年青岛版:四年上数学一单元课时练习题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1)
2013年苏教版:四年上数学九月月考试卷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竞赛试卷
(北师大版)201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考试题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章:《万以上数的认识》试卷
(苏教版)2013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试题
13--14年人教新课标:四上数学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测试题
2013年青岛版:四年上数学国庆假期家庭作业
(苏教版)201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调查试检测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应用题专项练习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多位数的认识检测卷
(苏教版)2013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十月份月考测试题
13--14年人教新课标:四上数学一二单元九月份月考试卷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章:《平行与相交》知识点
201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月考检测试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课改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青岛版单元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2013年北师大版:四年上数学一二单元试卷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复习测试卷
2013年人教版:四年上数学一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2013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试卷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检测试卷
2013苏教版:四年上数学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十一月月考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