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百分数应用题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也十分密切。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也是最能体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关系的教学。下面就分几点说说我对教学这知识板块的的认识。
1、教材学习从生活开始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认真开展数学生活化学习,构建开放的数学学习平台,鼓励学生学好生活化数学,用好数学乐生活。在这个知识板块里,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引入数学,通过学习又从教材知识返回生活,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利率这一单元时,我就从压岁钱出发,引出生活中的存钱问题,用真实的存单做实例,从而让学生了解利息,利率,以及与本金、时间的关系。在最后的实际运用环节中,又把数学问题应用于生活。
2、新知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介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已有关于打折和成数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经验。在这节课里,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课堂上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到商场买东西,你在价格方面最关注什么问题?由此引出商场物品的折扣问题。因为学生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对折扣并不陌生,这个问题的引入很快的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就让学生说说他们在买东西时买到最实惠的物品是什么?打了几折,少花了多少钱?一下就激起了千层浪,学生的学习讨论就更热烈了。
3、让生活链接着数学
应试教育观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应试化的,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虽然并不是没节课都能从生活中找到链接点---这样做也有些僵化,但是只要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不妨在这方面多动动脑筋。有时候也不能低估了我们的学生,有些学生会认真地观察和发现生活当中的数据,知道有关的知识,就比如说各种商品的折扣不同,各个商店的折扣也各不相同,学生却能从生活中总结出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得到较为实惠的现价比。虽然有些学生不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数据,即使发现,但也不善于、表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有这方面的心思善于用生活中的数学来教学数学,学生也会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从而开始处处留心寻找数学,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高三数学选修2-2复习调研测试卷13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26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3
余角和补角教案2
三角形全等条件课件6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8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2
高三数学能力提升达标检测69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22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25
高三数学能力提升达标检测72
圆的对称性教案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件6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9
高三数学选修2-2复习调研测试卷10
圆的对称性教案3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5
高三数学能力提升达标检测70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7
高三数学能力提升达标检测66
高三数学能力提升达标检测65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19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21
高三数学选修2-2复习调研测试卷11
八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综合测评检测2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件5
三角形全等条件课件7
七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7
圆的对称性教案4
高三数学选修2-2复习调研测试卷1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