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2
收藏
新高一系列:学习数学其实就是学习解题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需要通过复习来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有的同学简单地把复习理解为做大量的题目,也有的同学认为复习就是记忆、背诵课本中的有关概念、定理、公式等。可见,许多同学对复习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没有真正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复习方法上没有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搞题海战术的方式、方法固然是不对的,但离开解题来学习数学同样也是错误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对待题目的态度和处理解题的方式上。
1、首先是精选题目,做到少而精。
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高考题的形式、难度。
2、其次是分析题目。
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题目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也就是在分析题目中已知与待求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和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许多三角方面的题目都是把角、函数名、结构形式统一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选择怎样的三角公式也是成败的关键。
3、最后,题目总结。
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的,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总结:
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
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
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就有很明显的三个步骤)。
④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我们反对老师把现成的题目类型给学生,让学生拿着题目套类型,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题目类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1.1正数和负数2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中小学课件站
新人教版七上§1.1正数和负数3-初一数学课件-7C教育资源课件站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从算式到方程
新人教版§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3.3 角的度量(第3课时)
2.3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2.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追击问题
新人教版七上有理数的加法-中小学课件站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1.2.3相反数(2)
从算式到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1.2.2数轴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2.1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
浙教七年级上第一章1.2有理数
1.4.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新人教版§1.1 正数和负数
新人教版§1.3.2 有理数的减法
东北师大附中人教版七上 1.1正数与负数
新人教版七上有理数的减法
2.4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2.3.2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
东北师大附中人教版七上 1.1正数和负数(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有理数相反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1.2.3相反数1
人教新课标2.4.1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新人教版§1.5.2 科学记数法
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第4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算式与方程-中小学课件站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