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7
收藏
说教材:
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 设置疑念,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3.用收拾表示1毫米的长度。
3.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1厘米=10毫米
4.巩固练习
课本第三页的做一做
5.联系生活,提高认识
在生活中那些物品测量时用毫米作单位?他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练习题10
高一数学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练习题11
高一数学数轴上的基本公式检测考试题
高一数学幂函数练习题4
高一数学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检测考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模块综合检测试题33
高一数学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检测考试题
高一数学函数的零点测试题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练习题
高一数学上册模块测试题6
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经典例题
高一数学上册模块综合检测试题31
高一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练习题
高一数学函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练习题1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交点测试题
高一数学幂函数练习题2
高一数学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测试题
高一数学弧度制练习题
高一数学上册每周一练检测试题9
高一数学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练习题
高一数学上册每周一练检测试题6
高一数学上册综合练习题3
高一数学幂函数练习题1
高一数学上册模块测试题4
高一数学上册模块测试题5
高一数学上册每周一练检测试题8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关系练习题
高一数学函数的运算练习题
高一数学函数的图像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