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4
收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一些网民认为,日益严重的“超级中学”现象,正是资源配置的反面教材。部分代表委员指出,这些垄断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份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隐藏着利益垄断的“超级中学”,一旦“扎堆”出现,将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现象,造成事实上的教育不公。
“超级中学”怪象: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
近年来,“超级中学”现象在我国越来越突出,显著特征是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多,有的规模以万计,积聚了当地和周边地区一流的师生资源,瓜分著名高校自主招生名额,学生常年大比例考入一流高校。网友总结超级中学的基本特征是: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
从在校师生人数上看,我国一些“超级中学”正在赶超大学。河南省实验中学本校和分校师生人数已经接近1万人,一些正在崛起的县级“超级中学”,比如河南省夏邑县高级中学师生人数超过1万人,河南省淮阳中学分校师生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
“超级中学”在当地甚至全省范围内用诱人条件引起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曾经用“解决住房和配偶工作”等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在河南省范围内巧设名目,组织比赛,趁机选拔学生。为了防止郑州市外国语中学“抢走”尖子生,郑州市一些所辖县、市中招考试后,不再公布考生成绩和排名,只发录取通知书。
高考升学率是“超级中学”的金字招牌。以陕西省2009至2010年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为例,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39.6%和36.1%;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分别为22.5%、26.1%。2010年这两所“超级中学”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占陕西省的62.2%。2010年,北大清华在陕西省自主招生名额的98.9%、保送名额的97.3%,被位于西安的五所“超级中学”垄断。
“超级中学”现象折射政绩观隐藏利益链
在当前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图景下,“超级中学”理所当然地要追求高升学率。但是,通过高薪招聘优秀教师,免除各种费用、提供物质奖励到各地“掐尖”优秀学生,然后利用高升学率、推荐保送生等招牌,建立分校扩大招生规模,对其他学生收取高额择校费……“超级中学”办学模式的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和利益链。
网友“手中有杆木头枪”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超级中学”给优秀教师的待遇,给尖子生的奖励,都要从其他学生的择校费中找回来。“超级中学”把教育变成了生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有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给中学校长下达升学率指标,完不成指标就一票否决了。“超级中学”现象根子不在学校,在政府。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糖徕回族中学教师吕新萍说,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为什么“超级中学”现象却很突出,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缺乏监管,一些地方喜欢搞“花架子”,要求学校合并组合成“超级中学”给政府撑面子。
迟福林说,“超级中学”正在变身为“超级企业”,不断在城市建分校、建连锁学校,成立国际部,扩大招生规模,目的难道是想让更多的学生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吗!不是,目的是挣钱,是收取高额的择校费。很多“超级中学”一年的择校费已经超过大学四年的学费了。
“超级中学”虚膘待减、虚火待消
大量“超级中学”的出现,导致一流大学生源正在被“超级中学”垄断,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不断下降。农村学生依靠高考跳出农村的机会日益降低。那么,“超级中学”有没有必要遍地开花?如何抑制地方依靠行政手段组建“超级中学”的冲动?
吕新萍代表说,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超级中学”,对于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应该充分肯定。但是,现在多数由政府行政命令捏成的“超级中学”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加大了农村与城市的断裂。以前,农村学生可以凭借自己勤奋来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在强烈希望改变命运的激励下,他们的勤奋远非城市学生可比。但是,师资力量、信息资源、教学设施对于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单纯依靠勤奋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断较少。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史贻云说,应该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有效保障落后地区中学教育经费。从师生比例、在校生人数、占地规模等多个方面对“超级中学”加以约束。同时,严厉禁止利用行政手段以任何名义和借口推进中学兼并重组,禁止“超级中学”用建立分校、连锁学校、挂名学校等手段扩大招生变相敛财。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民族中学副校长宋文新说,保障落后地区中学教育经费,规定不少,落实的不多。“超级中学”规模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卫生隐患,媒体报道过,地方政府官员也都知道,他们只是没有改变的动力。
中国学生需要怎样的数学教育
发挥新教材的指导作用 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应用数学知识
运用比较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由“教”到“引”使学生会学
结合数学教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创新在尝试中创新
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
通过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效率
奥数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什么是一堂好的数学课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育与评价体制
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让数学学习走进生活——谈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培养求异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让作业批改“活”起来
让学生在“做”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创造力培养的探索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要突出“四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养成教育的探索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情感教育之我见
让数学教学更深刻、更理性
优化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学习
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谈小学估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