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4
收藏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而初一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初二、初三我们还将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简单的三角方程;到了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棗-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 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初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得上一点边,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容易找出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慢慢会养成一种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3、对应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 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将对应公式的左边,对应a,y对应b,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即。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题。初二、初三我们还将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九年级数学你能证明它们吗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检测题3
九年级数学下册5月调研测试试题1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1
九年级数学列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检测题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同步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3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1
九年级数学下册毕业班质量检查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4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3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考试题4
九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探究诊断检测试题6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下册毕业调研考试试题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调研考试试卷
九年级数学模拟调研考试题2
九年级数学圆单元测验题
九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次质量测试试卷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4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6
九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检测题3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2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考试试题1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