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9
收藏
数学的学习可能比较耗费精力,但只要多加练习,便可提高成绩,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一数学暑假作业答案2015,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则是成等差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定义在R上的函数y=f(x)在(-,2)上是增函数,且y=f(x+2)图象的对称轴是x=0,则( )
A.f(-1)
3.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d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正好得到函数的图象,则的最小正值是
A. B. C. D.
5.如图,设P、Q为△ABC内的两点,且, =+,则△ABP的面积与△ABQ的面积之比为
A. B. C. D.
6.不等式的解集为 ( )
A. B. C. D.
7.如图,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
A.1 B.10 C.19 D.28
8.设,用二分法求方程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得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 )
A. B. C. D.不能确定
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5分,9.已知集合,则集合A的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
10.已知函数,当时,
11.等差数列中,,,则 .
12.若向量则 。
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13.集合A={x|x2-ax+a2-19=0},B={x|x2-5x+6=0},C={x|x2+2x-8=0}.?
(1)若AB=AB,求a的值;
(2)若AB,AC=,求a的值.
14. 已知是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令,求的前项的和.
15.己知函数在内取得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且当时,有最大值,当时,有最小值.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上的单调递增区间;
(3)是否存在实数,满足?若存在,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6.如图,在直角△ABC中,已知,若长为的线段以点为中点,问
的夹角取何值时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1.C 2.A 3.D 4.C 5.B 6.B 7.C
8.B 解析:
9.7 10.1,0
11.21
12.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得
13.解析: 由已知,得B={2,3},C={2,-4}.
(1)∵AB=AB,A=B
于是2,3是一元二次方程x2-ax+a2-19=0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知:
解之得a=5.
(2)由A,又AC=,得3A,2A,-4A,由3A,
得32-3a+a2-19=0,解得a=5或a=-2?
当a=5时,A={x|x2-5x+6=0}={2,3},与2A矛盾;
当a=-2时,A={x|x2+2x-15=0}={3,-5},符合题意.
a=-2.
14. 解(1)
(2)
15.解:(1)∵A=3 =5
== = y=3sin(x+)
(2)略
(3)∵+=+ (0, )
++ (0, )
而y=sint在(0,)上是增函数
++
从分数到分式 教案
教案:梯形
频数与频率教案2
频数与频率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2
1.1.2 探索勾股定理(二)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教案
分式方程(3)教案
正方形(三)教案
分式的加减(1) 教案
分式方程(一)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一)教学设计
矩形(四)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教案
分式方程 教案
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16.2.2分式的加减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
梯形教案2
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矩形导学案
梯形2教案
教案:矩形
矩形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教学设计
)教案: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矩形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