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7
收藏
1、认识乘法(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上级册第1、2、3页例1、例2,3页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3、在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和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知相同加数
1、看算式,比较。
1+2+3 4+4+4 3+3+3+3 4+2+3 2+2+2+2+2+2
2、师:你能根据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一分吗?
3、学生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把加数相同的分成一类,把加数不相同的分成一类,感知相同加数。
二、说一说
1、(出示1页主题图)。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列出求小兔、小鸡只数的算式。(板书)
2+2+2=6 3+3+3+3=12
3、引导学生观察:
两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
第二个算式呢?(教师在上面算式的下面对应板书)
3个2相加
4个3相加
4、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里的圆片,动手摆一摆。然后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每堆摆2个,摆4堆。
每堆摆4个,摆2堆。
请你任意摆出几个几,在小组里说说。
三、试一试
师问:怎样列式?是几个几相加呢?
1、学生讨论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是几个几个相加。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算式时,追问学生怎样看的。
四、探究 理解
1、出示69页
电脑图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是几个几相加。老师板书:
2+2+2+2=8
4个2相加
2、提问
(电脑图变成8个2)一共有多少台电脑?怎样列式?是几个几相加?
(电脑图变成100个2)一共有多少台电脑?是几个几相加?怎样列式?
师:100个2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很麻烦的,可以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
3、讲述
师:4个2相加等于8,可以用加法算,写成2+2+2+2=8;也可以用乘法算,写成24=8或者42=8。(板书:24=8,42=8)结合板书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4、试做
师:知道了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那么,你能把刚才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小兔、小鸡的只数)
学生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读一读,再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应用 提高
1、(出示269页图)。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然后比较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2、( 1、)请你填一填。(出示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
作业:2+2+2 5+5+5+5 4+4 1+1+1+1+1 2+2+5
教后记: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及教案
有理数复习导学案⑴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稿
提公因式法(1) 导学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复习说课稿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整式(1)教学设计
梯形导学案
《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实录
梯形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基本性质 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反思
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说课稿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
因式分解复习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学案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教学反思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次函数复习课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学案
《乘法公式(1)》说课稿
简单的平移作图导学案
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说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复习课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