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9
收藏
五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课例点评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
教学目的:
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3:15 4::
:0.2
:
师:请同学们观察,有没有比值相等的?有哪些?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行吗?请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
3:15=:
:
=
:0.2
[评析: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关系”和知识的“固定点”。]
二、新课教学
1.(口答)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l)说出第一次行驶路程和所用时间比,并求出比值。
(80:2=40)
(2)说出第二次行驶路程和所用时间比,并求出比值。
(200:5=40)
(3)说出两次行驶路程的比和相对应的时间比,并求出比值。
(80:200=2:5=
)
师:请同学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80:2=200:5 80:200=2:5
师:以上(包括复习题)这些比中,有整数比也有小数比和分数比,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都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把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比例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通过学习要求同学们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根据不同要求,正确地列出比例式。
师:什么叫比例?(启发学生回答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评析:应用上面的方法,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叙述比例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师:(l)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生:两个)
(2)是否任意的两个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呢?(生:不是)
(3)组成比例的条件是什么?(生:比值相等)(板书)
师: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连成比例式。这就是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标准。
2.下面各组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1)3:9和20:60 (2)7:21和8:12
[评析:通过这一组题的练习,增强了新知识的清晰度与稳定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层次清楚。]
三、练习
1.下面哪一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10:12和35:42
(2)20:10和60:20
(3):
和12:3
2.(口答)在下面的两个比之间填上“=”或“≠”。
(1)6:2( )0.9: 0.3
(2)5:3( )6: 4
(3)0.6: 0.3( ):
2016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圆
2016中考常考数学题型填空题考点
2016中考数学必背知识点:全等三角形判定
2016中考数学考试知识点:反比列函数
2016中考数学题型分析
2016中考数学公式大全考点解析
考点归纳:2016中考数学万能公式
2016中考数学几何公式定理考点
精选2016中考数学重要公式
精选2016中考数学重点公式
考前辅导2016中考数学解题定式
2016中考数学题型归纳之四边形中多解题
2016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统计
2016中考常考数学公式:因式分解公式
2016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因式分解考点
2016中考所需数学公式:因式分解公式
2016中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2016中考数学考试知识点:矩形
2016中考数学公式总结
2016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定理
2016中考数学必考内容:代数式
精选2016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精选2016中考数学必用公式
考点归纳:2016中考数学复习公式
2016中考数学必考:代数式
2016中考数学必考内容:等边三角形
2016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算术平方根
精选2016中考必记数学公式
2016高考文科数学公式
2016中考数学题型精解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