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3
收藏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二册79~81页
2.教材简析:
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3、教学设想:
由于5的乘法口诀容易记,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将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节课。
4、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
2)、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把乘法口诀与乘法意义有机联系,有意义的掌握乘法口诀。
3)、能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5、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5的乘法口诀,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二、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引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我创设了小兔子过生日,动物们给小兔子送礼物的情境。学生根据送的礼物写出乘法算式。
51 52 53 54 55
15 25 35 45
你们从中任选一道算式,老师能立即说出得数,猜一猜: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
2、编5的乘法口诀,由扶到放,导学探究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教学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52 25 和 53 3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4 4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生共同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55的乘法口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4人一组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51 15 的乘法口诀,学生自己编。第五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3、合理设计练习,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练习,有 小兔找家、选择你喜欢的物体、快速抢答(降落伞)活动,让学生巩固5的乘法口诀。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练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争当小组长、看图说算式。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4、板书设计
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将知识形成一张网络,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2014高考数学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2014年高考数学提分的七大技巧
2014年高考数学事半功倍的复习模式
一线教师2016年高考辅导:高三数学复习关注
专家支招:高考数学试题要点分析
2016年高考生数学复习备考策略
文科生应如何攻克高考数学复习难题
名师为你支招:提高高考数学分数的几大方法
备战2014年数学高考:数学复习六大注意事项提醒
2015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应注意的5大问题
指点迷津:高三文科生如何学好数学
数学百天复习策略:理性思维 重视细节
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要注意的七大重点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指南:多做典型题 善归纳总结
写在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之前
2014年高考数学必考考点透析(二)
高考数学复习材料:集合学习中注意的几个问题高考数学复习材料
2014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紧盯函数
二模后高考数学复习指导 数学如何踢好临门一脚
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策略:做一本错题集
201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五大主要解题思路
2014高考复习指导:如何准备高考数学复习计划
2014年高考数学必考考点透析(一)
2015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全攻略:紧盯函数
2014年高考数学必考考点透析(三)
高考数学复习方法:要订好复习计划周密做好学习安排
名师精讲:高考数学学习方法回答
考前如何有效复习数学
高三数学复习指导:紧紧抓住课本和考试说明
领会高考数学命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