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2
收藏
今天我上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快乐的队日活动》,这次活动的教材向学生提的问题少了,只有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一个,还有钓鱼的一组对话,其他信息都隐含在图中,给了学生许多收集信息的空间。在教学时,我充分指导学生看图,从整体到部分有条理地观察,并以教材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对话为诱导,开启学生的思路。先让学生回答每个帐篷里住几人,是怎样想的,再让学生看两名钓鱼男孩的对话,提出问题并解答。最后,留出大部分时间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有一位学生问道:图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另一位学生答道:只要数数有几条毛巾就知道了。我不禁为学生精彩的回答而暗字欣喜。可有几位学生嚷起来了:老师,图上一共有34个小朋友,毛巾只有30条,那剩下的4个小朋友住哪里呢?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根本没想到,该怎样来回答呢?我卖了一个关子,把球打了回去,说:你来帮他们想想办法,这4位小朋友应该住哪里呢?有的说:让他们挤挤,一起睡在帐篷里。有的说:让他们几个离家比较近的回家睡。还有的说:在地上铺些干草,再铺上毯子,这样就可以睡了。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就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难题,又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岂不一举两得!
还的一个学生提出了搭一个晒毛巾的架子用3个树枝,6个架子一共用几个树枝?在这个小朋友的启发下,另一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架子上有7个夹子,6个架子上有多少个夹子?
在课堂学习中,永远不要低估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心理层面上分析,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至少有以下作用:(1)更加准确地交换信息;(2)有利于同伴的接受和支持;(3)对学习活动更加投入,更愿意承担义务;(4)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5)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他人的聪明;(6)可以降低对失败的恐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舍法调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多边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千 几百几十几”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竖式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记时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田园风光》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平均分(2)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特点”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一位数除两位数、几百几十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