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2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七年级上2.5有理数的减法(一)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2.5有理数的减法(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 ,培养抽 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
教具 学具 多媒体、教材 、计算器
教学方法 研讨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第1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最高气温 +6℃ 0℃ +4℃ -2℃
最低气温 +2℃ -5℃ -2℃ - 5℃
周温差
求每 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你认为计算结果应是什么?请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
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
列式为;
(+6)-(+2)=4
0 -(-5)=5
(+4)-(-2)=6
(-2)-(-5)=3
教学过程
二、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
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
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求差?猜想一下,完成这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
3 、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 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 (-5)+( )=-2
得出 (-5)+(+3)=-2
所以得到(-2)-(-5)=+3
而 (-2)+(+5)=+3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 法则的应用:
例1:先做笔算,再 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教 学过程
解:(1 )原式= -34+(-56)+(+28)
=-90+(+28)
= -62
(2)原式=+25+(+293)+(-472)
=+25+(-836)
= 676
注意:强调计算过程不能跳步,体现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检 测 题
五、 练习反馈:
书P411、2、 3
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答案。
六、小结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作业 书P50、515、6(作业本上)
板
书
25有理数的减法(一)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七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的性质2
七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七年级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
七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与证明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
七年级数学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探索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能追上小明吗
七年级数学幂的乘方
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
七年级数学数据在我们周围3
七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
七年级数学可能性1
七年级数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2
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七年级数学对顶角课件
七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
七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的性质1
七年级数学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
七年级数学探究平行的条件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2
七年级数学因式分解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