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9
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开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数学信息,能够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1. 课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说:我们一共摘了42个桃。
提问: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食物?
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案:(1) 每天吃的个数同样多。(2) 每天吃的个数不同,如: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
谈话:(课件演示长尾猴说:每天吃9个,吃了3天。)这两只小猴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想小猴会如何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食物,从而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问题这两只小猴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整理已知的信息,熟悉问题情境。]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吃了多少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个桃?你能独立解决吗?
[设计意图:变静态展示问题为动态生成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 探究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想法:(1) 从条件想起。根据每天吃9个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长尾猴吃了多少个桃,再用一共摘了42个桃减去吃的桃,得到还剩多少个桃。(2)从问题想起。要求还剩多少个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个桃和吃了多少个桃,已知摘了多少个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个桃。
如果学生不能想到从问题想起,则进行如下引导:要求还剩多少个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吃了多少个桃,怎么办?
[设计意图:预计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设计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可以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自如。让学生在尝试、交流、反思的过程中,明确不论是从问题想起,还是从条件想起,都要确定第一步求什么,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自己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1) 吃了多少个桃?9 3 = 27(个)
(2) 还剩多少个桃?42 - 27 = 15(个)
提问:9 3求得的是什么?42 - 27为什么会得到剩下的呢?
[设计意图:对上面两个问题的讨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明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3. 引导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已经吃了多少个桃?
4. 迁移解题思路。
出示试一试。
毛毛猴说:我一共摘了42个桃。长尾猴说: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用学生课始时提出的数据)。大卡提出问题:还剩下多少个?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下面两种解法,指名板演:
(1) 9+12=21(个);42-21=21(个)。
(2) 42-9=33(个);33-12=21(个)。
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表述第一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并提问:这样解答与例题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要先求已经吃了多少个)
交流第二种方法。提问:这种解法先求什么?与第一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在解法上的相同点,比较试一试的两种解法的不同点,既迁移了例题的解题思路,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二、 分层练习,逐步巩固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叙述题意后,提问: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题,并组织反馈。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解决,并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不同解法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每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每一种解法的思考过程)。
4. 做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谁来说一说合计是什么意思?求足球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全班交流。
5. 拓展练习。
毛毛猴摘了3天桃,一共摘了31个;长尾猴也摘了3天桃,每天摘9个。
(1) 毛毛猴与长尾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2) 毛毛猴比长尾猴多摘了多少个桃?
学生独立解答后,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中出现的多余信息,能培养学生选择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形成解题思路。]
三、 整理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呢?举例说一说。
苏科版八年级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课件ppt
苏科版八年级下《图形的位似》课件ppt
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ppt姜堰市大伦中学八年级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第2课时)课件和教案
《不等式的性质》课件PPT
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课件ppt苏科版八年级下
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课件ppt鲁河中学八年级下
《分式的约分》课件2
无锡市八士中学八年级下《图形的位似》学案+教案+课件
7.1生活中的不等式课件ppt苏科版八年级下
《不等式的解集》课件PPT
8.5分式方程(2)课件和导学案
《生活中的不等式》课件PPT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课件PPT
《第八章分式》复习课件ppt姜堰市大伦中学八年级下
第十章图形的相似复习课件ppt苏科版八年级下
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综合运用课件ppt
《分式》课件1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课件ppt上冈实验初中八年级下
7.2不等式的解集课件ppt苏科版八年级下
9.1反比例函数课件ppt
《分式加减》第三课时课件PPT
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课件PPT
12.1等可能性课件和教案(徐州市第十三中学八年级下)
《图形的位似》课件ppt姜堰市大伦中学八年级下
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课件ppt姜堰市大伦中学八年级下
分式的基本性质(1)课件PPT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课件PPT
第八章分式复习(二)课件ppt建湖县上冈实验初中八年级下
《分式》课件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