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6
收藏
本单元教学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教材只编排一道例题,着重教学用口诀求商的思考方法。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想想做做把口诀求商的教学分成两段编排,第1~5题,被除数为12以内数的除法;第6~9题,被除数是比12大的数的除法。练习五是全单元的综合练习,以除法口算为主,适当穿插乘法内容,起组织新的认知结构的作用。教材还编排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1. 被除数在12以内的除法。
例题的图画是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的场景,计算分成几组的算式是102。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会很自然地想到操作学具。分圆片不仅得出了答案,还从中看到5个2人是10人(即二五一十),从而感觉除法计算可能和乘法口诀有关。在此基础上,教材及时告诉学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这使口诀求商的教学成为有意义地接受。
用口诀求商应该怎样想?例题教学的方法是: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用补充口诀的形式获得除法的商。正如例题示范的二(五)一十,商是5。根据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有些学生能直接找到那句口诀,而且想得很快。也有些学生暂时达不到这样的程度,需要依次背口诀才能找到适宜的口诀。指导学生背口诀可以从一几得几开始,按先横后竖中间拐弯的次序进行。试一试里计算84,只要横着背4的乘法口诀: 一四、二四。计算123要拐弯背3的乘法口诀: 一三、二三、三三、三四。想想做做第2题里每组的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用的是同一句口诀,让学生体会乘法口诀既能口算乘法,也能口算除法,从而理解口诀求商的方法,还渗透了乘、除法间的关系。第3题分别用2、3、4的口诀求商,按被除数从小到大依次计算各题,就是从口诀一几得几逐句计算除法,有助于比较熟练地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第5题根据乘法口诀找规律填数,本单元教学时可经常进行这样的专项练习。
2. 被除数比12大的除法。
口算被除数大于12的除法没有编排例题,通过想想做做第6题教学。在列出算式205和204以后,由白菜卡通提出用哪句口诀算,把被除数是12以内数的口算经验迁移过来。让学生知道,虽然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大了,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再通过第7、8题的练习,学会选准适宜的那句口诀,较快地算出商,逐渐改变从一几得几依次背口诀的状况。所以,这一段内容的教学要着眼于基本技能的形成。第9题是首次进行除法口算测试,主要检查学生是否学会了口诀求商以及计算的正确率。可以给学生2分钟时间,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随时矫正。其中61这样的题在前面没有见过,如果发生错误,要引导学生想口诀一()得六。
3. 看乘法口诀说除法算式。
口算除法是根据算式寻找适宜的乘法口诀,练习五第1题则是根据乘法口诀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换个角度进一步体验表内除法与乘法口诀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口诀求商的技能。
教学这道题要对照着第21页的乘法口诀表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看一句口诀说两道除法算式,像教材的场景图那样,同桌一个人说四六二十四,另一个人说244=6和246=4。第二步找哪些口诀只能说出一道除法算式,这项学习任务较具挑战性。联系以前哪些口诀只能说出一道乘法算式的经验,想到这些口诀也只能说出一道除法算式。第三步是根据一句口诀既说乘法算式,又说除法算式,把新旧知识融合起来,能体验乘、除法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4. 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五第9~1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有三个特点: 一是与解题有关的信息分别在图、文字或对话中,如第8题里的我们是指图画里的4个小朋友,第9题是栽小车里的30棵树。信息呈现方式的多元会给解题造成困难,要通过在题目里知道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经过有序整理保留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条件和问题,扫除解题障碍。二是通过估计培养推理能力,渗透函数思想。第11题先回答茄子卡通的问题哪两人抬的次数少,要根据南瓜总个数相同,每次抬的个数少(多),抬的次数多(少),结合推理进行估计。再分别计算女同学、男同学抬的次数,验证估计。第10题把15盆花分别平均排成3行或者5行,计算每行的盆数,为第11题的估计作了有益的铺垫。第13题把12个圆排成不同的行数,给教学留出了估计和推理的空间,使学生又一次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三是在综合情境里解决问题。第12题围绕购买五种食品,已经提出了三个问题,还要继续提出其他问题。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条件,根据问题的需要准确地选用条件,能感受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体验常用的数量关系,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9.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课件(共26张PPT)
19.3《坐标与图形的位置》ppt课件(共19张PPT)
21.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课件(共17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8.5《乘法公式(1)》参考课件1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2.4《矩形》课件(共25张PPT)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2.5《菱形》课件(共18张PPT)
22.4《矩形》ppt课件4(共22张PPT)
10.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课件(共27张PPT)
21.4《一次函数的应用》课件(共18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8.5《乘法公式(2)》参考课件
7.4《平行线的判定》课件(共15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第八章整式的乘法》参考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参考课件2
7.6《图形的平移》课件(共28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8.4《整式的乘法(2)》参考课件
9.2《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课件(共24张PPT)
20.2《函数》ppt课件(共20张PPT)
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ppt课件(共26张PPT)
22.7《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课件(共20张PPT)
22.6《正方形》课件(共26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九章三角形》参考课件(4份)
冀教版七年级下8.4《整式的乘法(3)》参考课件1
10.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共19张PPT)
7.5《平行线的性质》课件(共20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参考课件
第十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参考课件(6份打包)
22.7《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课件1(共26张PPT)
6.1《二元一次方程组》ppt课件(共26张PPT)
8.3《同底数幂的除法》课件(共18张PPT)
18.2《抽样调查》ppt课件(共25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