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5
收藏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长方体的棱与面、面与面的平行关系,说出空间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
2.此外,在教学“空间里的平行关系”中,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平行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引导性材料
复习提问:
1.平面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在空间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有哪些?
2.试说出两直线平行的意义.
前面,我们在学习“两直线互相垂直”时,曾经学习过空间里的垂直关系.(可让学生以教室为实例,说出一些线与面,面与面的垂直关系.)
前几节课,又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也说什么与什么“平行”.(教师演示:一根木条或铅笔与桌面平行.)这种“平行”关系是什么样的平行关系呢?你也能举出一些这样的实例吗?这节课就研究这些问题.
三、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
问题1—1:观察下图(也可要求学生携带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纸盒)中的长方体,棱AB与面A′B′C′D′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果将棱AB向两边无限伸展,同时也将面A′B′C′D′向各个方向延展,它们之间有无可能相交?
问题1-2:图中,你能以棱AB与面A′B′C′D′为一个具体例子,用类似于定义“平行线”的方法,给直线与平面平行下一个定义吗?
(由学生口答,教师帮助完善,得出定义.)
问题1-3:图中,除了棱AB外,还有与面A′B′C′D′平行的棱吗?有哪几条?
(由学生分别说出棱BC,CD,AD都与面A′B′C′D′平行.)
问题1-4:除了面A′B′C′D′外,棱AB还与哪个平面平行?
问题2—1:如下图的长方体中,面ABCD与面A′B′C′D′能否相交?怎样定义空间里的两平面平行?
问题2-2:观察你自己携带的长方体纸盒,能说出哪些平面平行吗?
(可由学生讨论后,请一位学生带上纸盒,给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四、例题解析
例题:如下图,在长方体中,棱CD与哪些面平行?面A′B′C′D′与哪些棱平行?
答:棱CD与面A′B′BC、面A′B′C′D′平行;
面A′ADD′棱BB、棱BC、棱C′C、棱B′C平行;
面A′B′BA与面D′C′CD平行.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此例进行变式,如提出不同位置的线面.面面平行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借助长方体纸盒解答这些问题,以增强学生对空间平行关系的感知,发展想象能力.)
五、练习
课本第90页练习第l、2题.
六、小结
本堂课以长方体(教室或纸盒)为实物模型,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棱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并把它们想像成空间里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研究了空间里的线与面、面与面平行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空间里,因而要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习惯,并逐步地学会用数学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7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长方体的棱与面、面与面的平行关系,说出空间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
2.此外,在教学“空间里的平行关系”中,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平行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引导性材料
复习提问:
1.平面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在空间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又有哪些?
2.试说出两直线平行的意义.
前面,我们在学习“两直线互相垂直”时,曾经学习过空间里的垂直关系.(可让学生以教室为实例,说出一些线与面,面与面的垂直关系.)
前几节课,又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也说什么与什么“平行”.(教师演示:一根木条或铅笔与桌面平行.)这种“平行”关系是什么样的平行关系呢?你也能举出一些这样的实例吗?这节课就研究这些问题.
三、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
问题1—1:观察下图(也可要求学生携带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纸盒)中的长方体,棱AB与面A′B′C′D′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果将棱AB向两边无限伸展,同时也将面A′B′C′D′向各个方向延展,它们之间有无可能相交?
问题1-2:图中,你能以棱AB与面A′B′C′D′为一个具体例子,用类似于定义“平行线”的方法,给直线与平面平行下一个定义吗?
(由学生口答,教师帮助完善,得出定义.)
问题1-3:图中,除了棱AB外,还有与面A′B′C′D′平行的棱吗?有哪几条?
(由学生分别说出棱BC,CD,AD都与面A′B′C′D′平行.)
问题1-4:除了面A′B′C′D′外,棱AB还与哪个平面平行?
问题2—1:如下图的长方体中,面ABCD与面A′B′C′D′能否相交?怎样定义空间里的两平面平行?
问题2-2:观察你自己携带的长方体纸盒,能说出哪些平面平行吗?
(可由学生讨论后,请一位学生带上纸盒,给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四、例题解析
例题:如下图,在长方体中,棱CD与哪些面平行?面A′B′C′D′与哪些棱平行?
答:棱CD与面A′B′BC、面A′B′C′D′平行;
面A′ADD′棱BB、棱BC、棱C′C、棱B′C平行;
面A′B′BA与面D′C′CD平行.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此例进行变式,如提出不同位置的线面.面面平行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借助长方体纸盒解答这些问题,以增强学生对空间平行关系的感知,发展想象能力.)
五、练习
课本第90页练习第l、2题.
六、小结
本堂课以长方体(教室或纸盒)为实物模型,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棱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并把它们想像成空间里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研究了空间里的线与面、面与面平行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空间里,因而要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习惯,并逐步地学会用数学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5.2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练习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反比例应用题)
1.2数轴课件(共15张ppt)
6.9相交线(2)课件(共21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件+练习
浙教版七年级上5.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课件+巩固练习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按比例分配)
2015年秋浙教版七年级上2.7近似数课件(共15张PPT)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比的意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合并同类项课件+练习
6.8余角和补角课件(共32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2数轴课件+教案+练习(4份)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浙教版七年级上4.2代数式课件(共21张PPT)
1.3绝对值课件(共14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1用字母表示数课件+练习
6.7角的和差课件(共15张PPT)
6.9直线的相交课件(共19张PPT)
2015年秋浙教版七年级上2.5有理数的乘方课件(2份)
浙教版七年级上5.2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17张PPT)
2015年秋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2.3有理数的乘法课件(2份)
浙教版七年级上5.1一元一次方程课件+巩固练习
6.3线段的长短比较课件(共23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4.1用字母表示数课件(共2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1.3绝对值课件+教案(2份)
浙教版十二册数学(反比例的意义)
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数的运算课件+练习+学案
6.9直线的相交(1)课件(共16张PPT)
2015年秋七年级上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件(共15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