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5
收藏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图形的平移(2)(总第5课时)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图形的平移(2)(总第5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探究图形平移的特征以及它的应用.
2.知道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均相等.
学习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图形平移的特征.
学习难点:如何把握具体问题中的图形平移问题.
导学过程:
【预习交流】
1.预习课本P16到P18,有哪些疑惑?
2.(1)要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除需要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2)平移具有哪些最基本的特征?
3.请画出将方格中的阴影部分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2格后的图案.
【点评释疑】
1.课本P16做一做.
2.课本P16议一议.
归纳:①平移前后对应的线段相等,平移不改变角的大小.
②平移前后连结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3.课本P17做一做.
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结论:夹在两条平行线段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应用探究
(1)下列哪些图形中,△ABC是由△ABC经过平移得到的?
(2)长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试将△ABO沿AD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D的长度.
(3)如图,直线a∥b,△ABC的顶点A在直线a上,顶点B、C在直线b上,△ABC的高为AD.如果顶点A在直线a上向右移动到点A,那么请在图中画出高AD随点A平移后的线段AD,并画出△ABC.从这个图形中,你能发现△ABC与△ABC的面积有何关系?
(4)①如图, 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四边形DEFG也是正方形,已知AB=a,DE=b(a、b为常数,且a0) ,则△ACF的面积为__________.
②你能将该题作怎样的变化?
5.巩固练习:课堂练习:课本P18练习1、2.
【达标检测】
1.在下列关于图形平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 B.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C.图形上任意两点连线大小不变 D.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
2.如图,将网格中的三条线段沿网格线平移后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三角形,
至少需要移动( )
A.8格 B.9格 C.11格 D.12格
3.如图,△ABC经过向右平移4.5cm之后得到了△DEF,其中AE=3cm,BC=12cm,DF=10.5cm,那么BE=_________,AC=_________,FC与DA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4.四边形ABCD中,AD∥BC,DM∥AB交BC于M,DN∥AC交BC延长线于N,线段AD沿着 的方向平移到BM,平移的距离是 ;线段AB沿着 的方向平移到DM,平移的距离为 ;△ABC沿着 方向平移到△DMN,平移距离为 .
C F
B E A D
3题图
【总结评价】
1.平移的特征.
2.平行线间的距离的定义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均相等
【课后作业】课本P19习题7.3 5.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材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五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搞数学教学
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的导入
八个方面解读小学数学新课程
解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堂新课标的应用
如何按新课标标准设计作业
小学一年级数学至三年级新课程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发展思维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评价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浅议数学课改中的几个优化
2011—2012学年度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培养学生能力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的任务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课程下集体备课的尝试
小学四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内容标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计划
新课程理论复习提纲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