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把握有效的合作学习初探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把握...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把握有效的合作学习初探

2015-10-30 收藏

把握有效的合作学习初探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三大重要方式之一。如果抓准时机,能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驱力,把带着迫切合作欲望的学生引到合作学习中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探索合作学习的时机性:

一、拓展合作学习的时空,创设合作学习时机的切入点。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说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把选择权归还给学生,减少教学的统一性和刚性,多增加选择性和弹性。要充分相信学生,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并在不同的阶段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如在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时,我采用了分层教学法。首先是独立探索,其次是提供求助热线。师:“如果你经过独立探究后,还有困难时,老师提供给你两条求助热线。第一条热线是请教课本,看书自学,然后在组内求证。第二条热线是寻找他人帮助,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在组内进行,也可以组与组间进行。” 引导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结合,巧妙创设合作学习时机的切入点,合作变成是一种需要,是不由自主产生的,能达到最高效的:求助者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独立探索成功者在帮助他人中获得证明和提升的喜悦。真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交流活动也就自然、实在,促进了学生不同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合理时机,提供合作情境,让学生想合作。

教学中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才能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只有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话题,活跃课堂真实的交流气氛,才能启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可以首先提供了三条生活信息:一块长方体橡皮擦、一个电视机包装箱、一间长方体教室。然后质疑:如何知道一块长方体橡皮擦的大小、一个电视机包装箱的体积、一间长方体教室所占用的空间?这种问题情景的创设,激活了思维,引起了注意期待,把学生带入到一种探究的氛围,感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较麻烦,会想到有没有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呢?这时诱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了合作探究、交流的欲望。然后,老师引导他们寻找长方体体积的大小与谁有关,可利用学生手中的材料:大小不一样的长方体框架,大小不一样的长方体纸盒(也可是实物:土豆或萝卜),引导小组合作操作,通过比、画、切、猜(交流),学生会发现长方体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因为创设了适时的合作契机,人人有兴致,出现“你出谋划策来,我摆弄”的热烈气氛,操作和思考是建立在合作之中,合作使思维深层化,解决问题的思路被明确化了,学习者能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因而这时候的合作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热闹的表演秀。可见,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学生单靠个人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难或有迫切的愿望需要同别人研讨、交流时)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能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觉地去合作。

三.找准时机,恰当发挥教师新型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的决策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要营造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气氛,不断地引领学生走进合作学习的最佳有效区,主动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使其终身发展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开发积极的合作态度、情感。例如,已往我在教学《质数与合数》这一内容时,按照教材的教法就是:先找几个数的约数,接着进行分类,然后发现特征,揭示概念。教学过程似乎很顺利,学生也呈现出快速理解的局面,但很快地就发现学生经常不能正确地判断某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也总把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混淆。究其原因,这只是呈现式的教学,学生的探究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深入的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建构的成分少了。所以,我把中年级做过的一道题再抛给学生“你能用几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吗?(建议:每个小组成员拿的个数不同)你们有什么新发现?”这是第一层次的组织教学、引导合作交流,笔者走进学生发现有一小组四个人都只摆一种,然后就坐着东张西望,我一看,原来他们恰好都是拿质数的个数,我告诉他们所摆的很有特色,留着考考全班;“不过,是不是每次拿的都只能摆一种?尝试一下?”。在第二层次的引导时再次引发讨论、合作探索,提出:1.集中思维:拼出的长方形个数与什么有关?2.“正方形的个数越多就拼得越多吗?” “(先展示)为什么这个小组拼的都只是一种?”在这过程,教师不断地深入小组参与探讨、适当给以再研究的话题。第三层次:引导归纳,揭示概念。

由于进行了有效的组织,使得每个小组的合作都有最初的成功,并有更高的追求,合作能保持长久热情,从而避免出现“闲谈”和“虚假合作讨论”,让有限的合作学习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学生能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主动建构所得到的知识就不再“昙花一现”。事实证明,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都有较高的正确率。我们看到合作学习应从学生主体认识的特点出发,巧妙运用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教师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与“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个方式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四.给合作学习有效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评价发言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以此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三个层次的评价:小组长对组内成员参加合作的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做组内评价;在全班交流时由其他组依据各组汇报员汇报的质量,本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做组际互评;教师做全班导评,对本次合作中纪律好,参与度高,分工合理,有创新的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加分。 这样的多元评价,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让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更加热爱合作,并在合作中得到积极主动的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我们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把握时机发挥合作学习的巨大功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该有的生命活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