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的情感初探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教师的情感初探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教师的情感初探

数学教师的情感初探

2015-10-30 收藏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它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人的需求为中介的.数学教师的情感主要体现于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热爱之中,体现于对数学学科和数学教育工作的热爱之中.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起主导作用,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数学教师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表现形式、作用等,有利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一、数学教师情感的形成

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形成积极、丰富的教师情感呢?

1.树立敬业精神、提高思想素质

数学教师的情感是对学生及所讲授知识的态度的自然流露,因此要形成积极的教师情感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热爱数学教学工作,对业务精益求精,具有优良的敬业精神,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没有热情和兴趣,只是人云亦云、随随便便,这样的教师一定很难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同样,态度冷漠,课堂教学表现得很不耐烦,只纯粹为完成任务而上课,所上的课肯定会让人索然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倦感.

显而易见,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态度的情感表现不同,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同.教师只有将所授知识倾注以自己的感情,才能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讲:没有爱、没有敬业精神,讲授就不会带有积极、鲜明的感情色彩;相反,如果数学教师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处于病中,本脸色苍白而消瘦,但一上讲台,却显得年青活泼、精神焕发、热情洋溢、笑容可掬,那么上课时定能感情投入,定能“以情发声”、出言动人.

2.调控感情、进入角色

数学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授课时应像演员表演那样进入角色,沉浸到教学艺术的天地之中.为此数学教师应特别注意自我调控感情,做到一跨入校门就把一切烦恼留在门外.因为若带着烦恼情绪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忧虑不振、无精打彩,教学效果必将很差;相反若教师抛弃个人所有的不快心境,面对学生的各种违纪问题、错误态度泰然处之,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数学教学,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由此必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3.提高语言艺术、增强情感体验

数学教师只有把教材、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出现情绪冲动,迫切地想要说、想要讲时,教学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数学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感受教材的思想感情,尤其重视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深刻,运用语言时的心理感觉就越来越细腻丰富,这样上起课来才会语语含情、真挚感人.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及学生有了浓厚的感情、对数学教材有了深切体会后,自然就有真情的流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讲授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个是否善于表达的问题,即“用声传情”的技巧.由于声音是有声语言的一种载体,教学语言感情色彩的表现,依赖于它的快慢强弱、轻重停连以及语气语调的起伏变化.只有正确掌握和处理好这种变化,才能正确显示数学教师变化起伏的内在感情,才能真正产生感情共鸣.另外在正确掌握有声语言艺术的同时,还要恰当、巧妙地运用仪表、眼神、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求得优良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师情感的表现形式

数学教师不仅有丰富的情感内容,而且也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形式——表情.在数学教学中随着教师情绪的起伏,人体外部器官的活动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构成教师情感表现的行为方式(即表情).教师的表情变化随时都处在被学生的感知之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善于表现情感,才能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达到“共鸣”之效.

1.面部表情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多次实验后总结出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一个教师的面部表情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正相关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的眼神、微笑是主要的面部表情,是表现教师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

首先教师的眼神可表现不同的情感:欢乐时眉开眼笑;惊疑时瞠目结舌;困惑时目光迷离;入神时目不转睛…….恰当地利用眼神帮助教学,常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赞许的目光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励;慈祥的目光会给学生以温暖;热烈的目光会给学生以信心;镇静的目光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严峻的目光则是无声的批评…….可见一个恰当的眼神胜过一次苦口婆心的说教,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微笑不仅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而且能给学生以信心,增强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后,如果面带微笑,对于优生是表现出一种信任的内心情感,促使其满怀信心地回答问题;对于差生那将是一种鼓励,不会使学生心慌意乱、支吾语塞.另外在获得成功时眉稍一动、露出舒心一笑,仿佛眼前呈现一派“柳暗花明”之景,学生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引入角色并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2.体态表情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点头、摇头、站势、手势、步态、空间距离等都属于体态表情,它们均能充分表达教师的情感.如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手掌心向上、频缓示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回答后尤其是对没有回答或答错了的学生,教师手掌心向下,频缓示意,让学生坐下,以达保护学生自尊心之效.众所周知:哑剧演员的动作能胜过千言万语.而数学课上教师的手势动作也能使整节课满堂生辉,如:手势优美动人,使学生充满惊喜;手势柔和温暖,使学生感激异常;手势坚决果断,使学生感到千钧之力;手势灵活自然,使学生浮想联翩…….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借助手势说话的重要.又如在数学教学中,进入角色的数学教师,会将身体倾向学生,脸上就更富有生气勃勃的表情、言谈也会更充满激情,这样的姿态就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帮助学生自觉地掌握学习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讲究在课堂中站立的位置,教学时除非是在板书或讲授新知识时,教师应站立在讲台前,而其它时间若一直站在讲台前,则教师必将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而如果经常走到学生中间,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更亲近,自然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声音表情

当人的情感发生时常伴随着语音的高低强弱,而语调的轻重缓急则可以表现情感的不同深度,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音调、语音去辨认教师的心情、去领会言外之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口语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炼、生动、清晰,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亲切温和、欢快昂扬、庄严郑重、幽默风趣等各种不同的语调来渲染气氛、设置情景,以激发引导学生或苦苦思索,或热烈讨论,或凝神谛听,或驰思遐想.可见教师恰当地运用声音表情的变化传神达意,会收到理想的表现情感的效果.

马卡连柯曾述:……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技巧的人.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意声音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的综合运用.如教师找学生板演解题时,有的学生会感到手足无措,可当学生看到教师笑容可掬(面部表情),走近学生轻拍学生的肩膀(体态表情),再加和蔼地说:“不要慌,这个题目并不难”(声音表情)时,学生将会感到很大的宽慰,从而也使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数学教师情感的作用

数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强化和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熟练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的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从而实现教师对他的期望;反之若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漠不关心,甚至蔑视、讨厌,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数学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情感容易产生迁移效应,具有极强的感染作用.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

2.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与生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师生间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而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数学课堂气氛,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对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若数学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对学得好的学生给予赞赏,对差生则时时给予鼓励和热情帮助,使整班学生都感到教师是学习上的伴侣和热心朋友,必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此外课堂教学时注重发挥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适度向学生坦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引起情感共鸣,形成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交流,也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3.教师的情感具有强化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叙述或讲解涂上了某种感情色彩时,就常会使学生记忆的映象更强烈、更鲜明,因此情感就成了记忆所讲解内容的强化物.如在介绍圆周率时,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山竹棍——算筹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此是当时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值,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们若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奋力拼搏,很有可能未来的数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这段深情之语,既饱含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又表达了对学生的鼓励和期望之情,这一深含情感的表白,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圆周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总之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爱专业、爱学生,上课要心情愉快、情感激昂,真正从教师的情绪上给学生一个奋发向上、如饥似渴的学习感觉.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