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价值的数学中实现教学有效性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在有价值的数学中实现教...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在有价值的...

在有价值的数学中实现教学有效性

2015-10-30 收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式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点,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在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活动,做到以下几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发现,在实践中创造;让学生动口表达图意和题意,把话说完,叙述有条理;让学生独立思考,扩展思维空间,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我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是这样设计的:出示挂图,情景导入,引导探索,小东的爸爸妈妈带小东来到美丽的天鹅湖,在这里,他们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也去看看,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问题吗?能列出算式吗?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同学说有4只天鹅在湖里做游戏,有3只天鹅看他们做游戏很好玩也飞来了。有的同学说有两只玩累了就飞走了。还有同学说,我认为飞来的用加法,飞走的用减法。在汇报交流中列式为4+3-2=5。然后在实践活动中,请两名同学抱气球。原来前面有7个气球,一名同学抱走了3个,另一名同学又抱来4个,让学生根据这一活动过程表达完整意思并列出算式。最后在实践应用中,以数学游戏让学生拿着准备好的数学卡片,到前面来打开智慧大门,并说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学生急于揭开知识之谜,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得到了提高。

二、指导学法,自主学习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让学生多思。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一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有领会到意思,就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如一时解答有误或答不出,老师便迫不急待提供正确答案,思考过程犹如蜻蜓点水。而在教学中,则应该提倡学生的“多思多悟”自主学习。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可以先提出问题:1、看看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征?能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吗?如果不是,那应该从什么角度来探索其间的规律呢?小组举例讨论。这样设计,也许既能为学生提供可合作的平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又不包办学生自主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多动。“动”是创新教学的主旋律。如动手操作、推导公式、发现规律,这些都是是动的重要方面。“动”的效果要胜过老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讲解。而算一算、折一折、量一量、摆一摆、找一找、拼一拼、比一比等更应该是数学课上常开展的活动。同时,不流于形式的小组讨论、同桌说悄悄话等活动也为创新教学增加了不少动感。

让学生多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敢说、会说、能说、多说都是主体精神得以发挥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是学生能说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老师应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如上“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要学生通过对例题的观察去发现、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胜过教师的左强调右注意。

三、及时肯定,树立自信

老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认真地去分析比较,其次要从题目结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还要从整体上对两类应用题的比较进行归纳小结,对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适度的评价。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几次手?结果学生出现了几种答案:有说一共要握6次的,有说一共要握3次的,还有说一共要握9次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及时组织学生3人一组进行握手体验,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纷纷握手感受,终于全班得到统一答案。说一共要握3次的同学还补充说明了他们的画图示意的方法,老师赞扬了他们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学生在争论和体验中思维得到了开拓和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