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收藏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语文课比较显得枯燥、音调而抽象。并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的电教媒体却能够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一、运用电教媒体,引情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低年级儿童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恰当利用电教媒体,能很好地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渲染气氛,震撼人心。 比如在教学“9减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花仙子姐姐的画面,同时放录音,播出花仙子姐姐那甜甜的声音。)“你们认识我吗?我叫花仙子,大家叫我花仙子姐姐,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出示小动物头像)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不过,它们特别聪明,都住在数学宫里。数学宫里有三座大门楼,每座大门楼上都有数学题(即年授内容),如果你能解答出门上所有的题,就为你把大门打开,让你自己去挑选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信心学会解答这些题目吗?”如此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冲动,迫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运用电教媒体,破疑解难。 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难点,采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会新知识。 比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灯片,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灯片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效减负。 新授结束后,如果学生兴趣犹存,我认为运用灵活的电教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课内练习是很好的方法,能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且通过学生思考练习,达到认知结构清晰的目的。 在应用题教学中,发挥投影能增大练习密度,变化丰富等特点,使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图多编、一式多编等练习形式充分利用。通过灯片投影,能组织大量的变通题,起到了小黑板难以起到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练习密度增大,学习积极性提高,练得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师可不必布置可少布置课后作业,减轻了作业负担。
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运用,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各种效果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培养表达、想象的能力等等。
2014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综合运用试题(3)
2014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综合运用试题(4)
2014人教版中考模拟试卷
2014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201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2014-2015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2014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综合运用试题(2)
2014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经典)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2014小升初数学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竞赛题[1]
2014年北师版小升初数学试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上、下、前、后》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2014--2015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练习题
2014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综合运用试题(5)
2014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综合运用试题(1)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PPT课件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_0的认识
2014年广州市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4)
2014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训练
2014年小学数学小升初测试题及答案(一)
2014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2015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测试题
2014-2015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1
人教版数学一上《比多少》PPT课件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