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收藏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语文课比较显得枯燥、音调而抽象。并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直观形象、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的电教媒体却能够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一、运用电教媒体,引情激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低年级儿童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恰当利用电教媒体,能很好地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渲染气氛,震撼人心。 比如在教学“9减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花仙子姐姐的画面,同时放录音,播出花仙子姐姐那甜甜的声音。)“你们认识我吗?我叫花仙子,大家叫我花仙子姐姐,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礼物。(出示小动物头像)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不过,它们特别聪明,都住在数学宫里。数学宫里有三座大门楼,每座大门楼上都有数学题(即年授内容),如果你能解答出门上所有的题,就为你把大门打开,让你自己去挑选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有信心学会解答这些题目吗?”如此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冲动,迫切希望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运用电教媒体,破疑解难。 课堂教学中,把握重点、难点,采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展示知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会新知识。 比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灯片,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灯片色彩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运用电教媒体,增效减负。 新授结束后,如果学生兴趣犹存,我认为运用灵活的电教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课内练习是很好的方法,能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且通过学生思考练习,达到认知结构清晰的目的。 在应用题教学中,发挥投影能增大练习密度,变化丰富等特点,使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图多编、一式多编等练习形式充分利用。通过灯片投影,能组织大量的变通题,起到了小黑板难以起到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练习密度增大,学习积极性提高,练得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师可不必布置可少布置课后作业,减轻了作业负担。
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运用,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各种效果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培养表达、想象的能力等等。
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数学试题
初三数学总复习测试
中考数学试卷(课改区)
初三数学周周练
九年级(上)十月份月考数学试题
初三数学期期中考试试卷7
中考数学模拟考试卷(1)
初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试卷3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九年级数学期中试卷4
九年级(下)数学素质达标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1
初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试卷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见题型
中考数学模拟题
初三数学中考实战演练1
九年级数学月检试题卷
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初中几何综合测试题
初三数学期中试卷2
初三数学练习
解一元二次方程
检测题4(直线形)
九年级(上)数学月考试题(二)
初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试卷2
九年级(上)第一章单元测试卷
初三年级质量检测(一)数学学科试卷
初三数学题
中考数学模拟考试卷(2)
九年级数学期中试卷5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