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收藏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现在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科教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只集中在认知目标上,而忽视情感目标,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这显然是错误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加强了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心理学认为,所有心理事实都无一例外地被包括在这两个方面之内:一是结构的方面,即主观的方面;二是功能的方面,即认知方面。从主观角度看,全部心理事实,即最低级的以及最高级的东西都是情感;从认知角度看,所有心理事实都是智慧的,即最高级的以及最低级的心理事实都是以掌握某些真理作为其内容。正如心理学家布鲁姆所指出的:在某些情况下,要讲清楚是用情感目的来作为认知目的手段,还是用认知目的来作为情感目的的手段,是不可能,这实际上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命题。也许,公正的说法:我们同时追求这两个目的。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建立和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观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从小养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稳定的、积极的数学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成因和教育对策》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三大因素之一,“学生情感上的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抱负水平低,坚持性差,情绪波动大等等,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化,乃至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强化其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而不断地产生学习困难。”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端正教育思想,消除低估、削弱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的偏差,从认知、情感两个方面全面确立教学目标,实施愉快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教学质量。
2.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要创设这样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感情淡薄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
②教学要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别一部分人(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
③采取鼓励性的及时评价,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教师的经验说明,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3.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创设愉快乐学的心理情感,教师就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彻底摒弃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学习的良好情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不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这方面,一些教师实施愉快教学,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学习。例如:
①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设计新颖问题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414”,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②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图表直观、语言直观(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
③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强化观察、制作实验活动,让他们多种器官并用,丰富感性认识,提高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④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抓好课堂讨论和学习竞赛活动,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⑤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一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益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中适当开展小游戏活动,作律动操,都是成功的实践经验。
4.建立探究创新的心理情感
要建立这样的心理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探究的问题要科学。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索性问题把握程度不够,不是过于简单了,就是过于难了。探索性要求,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思考的余地,不点就通、不思就懂的问题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另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又不能过于复杂、高深,超出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否则,学生将会由于对知识理解、问题解决过于困难而产生厌烦心理。教学应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②不断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他们在探索过程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产生种种情感。对此,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方法的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他们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强化积极的情感;另一方面,要用直接或用暗示的方式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体验到老师的亲切与信任,从中受到激励,坚定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数学情感。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因为情感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北京版数学五上《小数乘法》(七)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小数除法》(四)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教学设计2
北京版数学五上《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五上《小数乘法》(三)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方程 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小数除法》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五上《梯形的特征和面积》学案(一)
北京版数学五上《可能性》学案(二)
北京版数学五上《方程》学案(二)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及答案学案3
北京版数学五上《解方程》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五上《实际测量》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五上《解方程》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五上《实际测量》学案
北京版数学五上《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上《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五上《小数除法》(十一)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小数除法》教学设计3
北京版数学五上《梯形的特征和面积》学案(二)
北京版数学五上《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小数乘法》(八)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统计表》学案
北京版数学五上《我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上《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小数乘法》(九)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小数除法》(十五)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