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收藏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载体。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的表现及其效果往往会存在着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自信心不足引起的。自信心是一种心理表现,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是一种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因此说,在学生知识习得的过程中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尤其重要。然而,通过生机盎然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其具体做法是,恕笔者陋见。
1、营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营造成功的良机,经常让学生去做他能够做好的事,并在他完成后,及时给予恰当评价和鼓励,这样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他人肯定赞赏的面前,他会自信心大增。
比如:在进行一次《玩七巧板》的数学活动课时,首先让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用一幅七巧板拼出各种图形、图案,这一环节主要是让每个学生在尝试创作出精美图案后充满自信愉悦感,为上好这节课作好心理准备。再以小组为单位,用两幅或两幅以上的七巧板创造出一幅幅更为复杂的美丽的图画,给有丰富想象力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的创作证明了自己可以完成别人不能完成或不会设计到的图案,使这一部分学生更加信心百倍,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发展。
总之,营造契机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因人而异,不求全责备,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2、间接赞扬提高自信心
通过别人传递赞扬的信息,人人都会感到真实、可信,心中自然会涌起一股暖流,脸上荡出灿烂的笑容。如果对学生实行这种间接赞扬的方法,一定能使学生容易接受,会感觉到自己原来真的还很行。
例如:在一次学生自己组织并邀请老师参加的《知我中华》的晨会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很平常,还显得有点顽皮的孙文同学,却在晨会中表现尤为突出。首先他给同学们讲了目前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其次把搜集整理的名人轶事、祖国风光、光辉历史等一系列资料提供给同学们参观,短短的10分钟晨会时间,仅他一人占用,并有犹意未尽之感。当时老师只是对这位同学会心一笑,而会后老师在召开一次班级骨干会上,特别表扬了孙文同学这种“博学”“博闻”“博看”“博记”的好的学习方法,并希望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做一个知识的富翁。孙文通过这次晨会的自我展示和老师间接的表扬后,不仅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就连上课也专心、认真了,使得他的各科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数学成绩进步更大。由此说明间接赞扬比直接表扬更为有效。
3、群体效应激发自信心。
在群体中培养自信心,首先要共同创造良好氛围,创设一个具有友谊感、安全感、健康向上的集体心理环境,让学生个体融入于这样一种充满爱心的氛围中,让群体的自信心感召缺乏自信心的同学。其次可以制定一些班级活动计划,让同学们合作共济,共同完成班集体的活动计划,这样使每一位同学的自信心都受到一次鼓舞和提高。
比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颂祖国》诗歌朗诵活动中,学校要求每班朗诵一首歌颂祖国的诗歌。班主任一想,这次朗诵不仅反映学生的素质与水平,更能看出教师平时的工作情况,所以各班班主任都非常重视。五(4)班的班主任不放过培养同学们自信心的机会,倡导全班同学为参加这次活动献计献策,经班主任的鼓动,有的自告奋勇的当朗诵人员,有的找诗歌,有的设计朗诵形式,有的为朗诵的同学找演出服装,好不繁忙,真有不拿大奖誓不罢休之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同学们自己的努力,他们成功了,一举获得了高年级组第一名,同时也是全校的第一名。同学们兴奋,教师兴奋,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直接参与朗颂的学生的自信心也在这一次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和培养。
4、逐步实现增强自信心
《分式》说课稿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多边形内角和
《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有理数复习导学案--有理数的运算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说课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学案
八年级数学讲学稿:中心对称
梯形的性质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学科试卷分析报告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中学数学校本课程案例
《全等三角形》复习说课稿
整式(1)教学设计
梯形导学案
表在折叠 实为对称说课稿
简单的平移作图导学案
提公因式法(1) 导学案
《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实录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教学反思
<<图形的平移>>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导学案
《乘法公式(1)》说课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课例)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教案(上):课题:11.1.2函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