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收藏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最终为实际生活服务。如果教学中能关注这一点,就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真正的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学
生活环境中蕴藏着许多学生熟悉的、新奇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 “活” 的教材,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善于发现、组织、提炼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所运用。
如教学苏教版第六册 “分数的认识” ,要让学生认识整体中的几分之几,我先出示一个摄像镜头:
星期天,老师家里来了四位勤学好问的小客人,真不凑巧,老师家里用来招待小客人的食品太少,只有一块甜饼、4个橘子和8块巧克力。
师:怎样把这些食品分给他们,才公平?
生:每样食品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1份。
师:如果把这块甜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以吃到这块甜饼的几分之几?
生:每人可以吃到这块甜饼的 。
师: 是我们上学期就认识的数,它是数王国那个家族中的?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它是分数家族中的,这里的 表示把一块甜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4份中的1份。
师:大家讨论一下:如果把4个橘子也平均分给这4个小同学吃,每人吃的1个橘子与4个橘子有什么关系?还能用分数来表示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也请说明理由并说出可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
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拓宽了分数的意义,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有关“分数”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数学
数学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
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课上,我让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玩具小汽车,把课桌当作“马路”,让小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并让同桌的同学相互合作,模拟表演两辆小汽车在一条马路上的运动情况。玩耍中,学生弄清了什么是“同时同地出发”、 “同时两地出发”;什么是“同向而行”、“相向而行”,什么又是“相背而行”;什么是“相遇”,什么又是“相距”……再请两名同学上台模拟表演:“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走向学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在这样饶有趣味的情境中,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相遇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感悟数学
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所以教学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书本,教学的时空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要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时, 如果仅让学生从字面上描述1公顷是10000平方米,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1公顷”的表象,他们头脑中的“1公顷”是抽象的。如果把学生领到操场,让学生在操场上大致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让4个同学分别站在这个正方形的顶点上,其它的学生每隔几米站1人,分别站在这个正方形的边上,这样全班同学就站在了一个边长是100米的大正方形上。“1公顷”的土地面积就凸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
经常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来剖析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时,数学就和生活融合了。学生就能逐渐养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习惯。
二年级数学口算速算竞赛活动方案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公开课《几分之一》试课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高校经济专业数学教育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4)》数学教案
整合数学培训有感--《七巧板中的分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归纳总结》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1)》数学教案
活动小结 精彩数学节 快乐学数学
冀教版三上《乘法》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2)》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3)》数学教案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数学教案
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标出物体的位置》数学教案
按比分配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听课反思 体验认知地图 开启数学学习的美好未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分数(1)》数学教案
“同课异构”《用字母代表数》听课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数学作业规划方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空讲课讲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描述并绘制路线图》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方案
“比的意义”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