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从口算中开始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让数学课从口算中开始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让数学课从口算中开始

让数学课从口算中开始

2015-10-30 收藏

———口算与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个数学老师只讲公式,教学生做题计算,学生当时可以考100分,但是在十年以后公式忘记了,他脑海中还会留下些什么呢?另一个数学老师他也讲公式,教学生计算,但同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十年以后这个学生可能也同样把公式给遗忘了,而良好的思考习惯、书写习惯、倾听能力却让他一辈子受益匪浅。如何入手?从何入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在尝试中找到了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媒介——口算。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学习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笔者提出“”,以口算练习为载体,将它与培养学生的课前准备、语言表达、检查校对、学习兴趣等学习习惯紧密结合起来。

笔者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口算与语言表达的规范

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要让学生用语言来概括而准确地表述出操作过程、观察过程、想像过程、质疑过程则非常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发言积极,能将话语说得流利完整,而在数学课中不愿说话的尴尬场面。此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发现其实口算可以慢慢撬开学生紧闭的双唇。例如3+8=11这道口算题,笔者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中是这样做的:首先看着算式直接说出答案“11”,紧接着能完整地说出整道算式“3+8=11”,再慢慢加上一些连接性的语言,当眼睛看着算式,在大脑进行计算后用口头言语表达出计算过程“我是这样想的,把3分成1和2,2加8等于10,10再加1等于11,所以3加8等于11”,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话,但这句话要非常完整、规范地说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请班级中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做示范,然后同桌相互说方法、当当小老师说方法,当那些不愿说话、害怕说话的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训练过以后,他们自然而然有了一种想说“数学语言”的欲望,思维打开了,站起来不害怕了,语言也就连贯规范了,而这时老师鼓励性的语言、动作更会激起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口算与检查校对的认真

一年级的作业量不多,但是每次批阅完后统计出来的正确率却不高,关键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习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一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然而把学生刚刚掌握计算方法后的测试与达到熟练程度后的测试相比较,正确率并没有非常大的提高。对题目的熟悉,对计算的熟练让学生对答案产生了轻视的态度,如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呢?笔者将口算训练的中心转移到了做完题目之后的检查上。比如让学生同桌交换检查,当当小医生为同学找错误,就锻炼了他们的细心; 其实一年级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检查”是个什么概念,“检查”时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要把这个非常抽象的名词转换成具体的动作,让他们做事更有目的性才行,于是笔者让学生做完题目后再认真算一遍,觉得对的就打上“√”,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检查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同时还增加了一些趣味性,更提高了检查的积极性,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小老师了,从而每打上一个“√”,成就感也就增添了一份。找到了让学生专心检查的载体后,一下子满分率就提高了很多,因此口算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

三、口算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口算教学千万不能一味地进行单调训练,那样只会让学生心生反感,产生畏难情绪,而应该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在训练中增加一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赶走他们的口算疲劳感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笔者认为应该让口算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开小火车轮流说,抢答比赛快速说,或是开展“当当医生查错误”,“当当邮递员来送信”,“对对口令我能行”等多种小游戏进行练习;用卡片、小黑板、卡通教具等通过视算报得数,结合听算说得数;发下口算试题,进行同桌或小组限时比赛等。从说到做到玩,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旦学生被这简单而又有趣的口算所吸引,他们就不会觉得计算是那么枯燥,解题是那么麻烦,他们会觉得原来数学课是那么有意思,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四、口算与意志品质的锻炼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笔者发现一年级的小学生非常喜欢做10以内的的口算题,不但准确,而且速度也很快,然而一旦做要进位或者退位的题目时就出现畏难情绪。在计算教学中如果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从上课的一开始就非常难,与过去掌握的知识毫无联系,无法理解,学生就容易犯困,造成不要学不想学的心理,为了克服影响学生计算时的这一心理因素,可以从稍简单的口算引入,让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预热过程。比如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口算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学生已感疲乏的临下课之前5分钟。让每天一页的口算练习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口算训练以后的评价也是让学生意志品质坚强起来的强大动力,例如可以规定口算每拿一次100分可以奖励一颗五角星,5颗五角星换一颗数学星,10次100分就可以授予“口算小能手”称号等。

习惯在于从小养成,习惯在于不间断的训练,习惯在于对待每件事情的态度,笔者从抓好口算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然而,完整的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多方面、多学科抓手,只要将感性的德育与理性的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相信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自会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