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0
收藏
数学,枯燥、严密、抽象。谈论到数学,人们关注的看中的仍然是考试卷上的100分。尽管在理论上谈“创新与实践”,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讲究的仍然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学习是一种生活,当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感、价值、地位被无情地忽略后,学生更多地体验到的是数学学习的枯燥、苦涩和知识的深奥……
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我们在重新
审视我们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数学学习应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情境中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体验者,用自己的策略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让学生徜徉于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快乐生活之中。
一、给孩子选择学习的权利,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容纳知识的容器。至于选择怎样的学习内容、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那都是教师的权利,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指令性的活动,学习就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系列任务。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为什么?”这一研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和这一问题的欲望与需要,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疑问,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验证,说明、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当规律得以发现,猜想得以证明时,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无比激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生活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
二、让孩子把握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平时课堂教学,教师惟恐学生的研究不如自己讲得精,使课堂时间的主动权仍为教师所拥有,教师的讲解仍占有主要地位,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数学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给学生一些小木棒,让学生自由组合一个三角形。在拼三角形时,有的可以拼成,有的不能,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指引,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确实,我们给学生的不是一个起早贪黑、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不仅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让学生再次亲身经历“数学家探索数学之路”,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品尝探索后成功的欢欣。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抓住学生思维兴奋点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创设情境切莫走入“误区”
关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的生命
浅谈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着眼实处着手实事着重实效
小学数学论文:“学生自主设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上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发掘学生资源,充实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巧用态势语言于数学课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合作学习提高合作效能
组织课堂讨论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实施新课标探索小学数学课堂评价
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课改,为数学课堂注入生命力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从“把刚才的发现记录下来”看习惯培养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初探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要注意数学课堂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渗透和培育
春苗随笔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